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标书除了对潜在投标人提出一些要求及明确一些投标注意事项外,几乎就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制作成本也非常低,可其售价却高达上百元。这不禁使得不少潜在的投标人非常气愤和纳闷:标书的定价究竟有没有谱?在此,笔者就采购人发出的标书该不该收费,以及如何定价收费等问题做一探讨。
不该收费的
集中采购机构发出的标书该不该收费?
从集中采购机构性质来看,它是一个非盈利性的事业机构,其包括标书制作费用在内的所有经费都应由财政预算安排,而没有理由收费。
从政府采购节约资金的受益对象和成本费用相互配比的原则来看,其包括标书制作费用在内的所有运行成本都应由同级财政预算负责开支。
从制作标书的目的来看,该环节是行使其法定职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不是附加的有偿服务项目。为此,标书的制作费用就应从机构经费中开支。
只能按成本收费的
其他采购代理机构的标书最多也只能按成本收费。
对一些仅仅涉及到资格条件、合同条款、评标标准以及投标注意事项等方面内容的标书,无论其制作成本多高,也不应向潜在的投标人收费。
对一些需要花费一定费用开支进行测绘、设计图纸,或需进行技术性处理的标书,要合理预测售出标书的份数,并以平均成本价来向潜在的投标人收费。
无论招标采购的规模大小,采购人或其采购代理机构都不得将标书的售价与其采购项目的预算金额直接挂钩。
收费要有依据
不同性质的标书应有不同的收费依据。
对一些仅涉及货物或服务采购的标书,一方面,其信息内容本身就应是无偿对外提供的,不设标书,潜在的投标人也可以直接根据要求进行投标。另一方面,制作这类标书基本不需花费多少成本费用,因而只能免费向潜在的投标人提供。
对工程采购来说,采购人对其结构、框架、层次等一般都有特殊的需求,而这方面的特殊要求也只有通过图纸等形式来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才会让投标人清楚,才能使他们在制作投标文件时作出实质性的响应。为此,制作工程采购标书一般需要花费一定的制作成本或费用,但对工程类标书,也只能按其制作成本合理收费。
强迫购买不应该
要严防将本应无偿公开的信息内容放在标书内,强迫潜在的投标人购买。
有些采购人把本应在招标公告中无偿公开的信息内容放在标书内,随标书的出售对外公开。这样,潜在的投标人就无法从公告中了解到招标业务的大致情况,而要想更详细地了解到招标业务,就只得去购买一份标书。这样一来,一些本应无偿就可享受到的采购信息,却必须要白白地花费了冤枉钱才能了解到。对这种利用本应公开的采购信息来强制投标人购买标书的行为,必须给予严厉打击。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崔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