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法》实施几年来,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当前在专家管理、使用方面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但可以相信,在未来不远的某天,政府采购将依仗统一的网上政府采购平台,实现专家资源的共享。
专家作用未完全发挥
专家不专 政府采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社会公共需要、政府政策、产品知识、采购技术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在实际评标过程中,即使是本领域的专家也很难精通各类采购标的的知识;某些冷门领域,专家的资源更是十分有限。如果“专家”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无法满足政府采购评标的要求,即使评审专家是随机抽取出来的,也难以保证最终的结果公正、公平。另外,专家大多数集中在中心城市,区域分布的不均也给各地方政府采购评审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不便。
专家不公 某些专业由于专家人数较少,而采购的次数又比较频繁,几次采购项目结束后,供应商已熟知专家名单。由于评审专家是以个人身份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难度比较大,而现行法律法规对专家的约束又不够,容易使政府采购这种新的惩治和预防体系演变成少数专家的集中腐败阵地。
专家库扩容作用有限
针对以上状况,现在通行的做法是对专家库进行扩容。但由于一个地市受经济发展水平、地域范围、市民素质情况基本稳定,专家数量是有限的,强行扩容只能把一些业务水平不高的专家带到队伍里来。虽然表面看来专家人数是增加了,但如何能够保证评标质量却又成了新的问题。
资源共享益处多多
虚拟场景:A市某局服务器采购公开招标在采购中心举行,参与投标的各供应商按照要求递交了此次采购项目的技术资信标、商务标光盘。两张光盘均单独密封,工作人员首先拆封技术资信标,将其拷入评标室的电脑内。与此同时,来自B市、C市、A市的专家及采购人代表分别在位于B市采购中心、C市采购中心、A市采购中心评标室内的电脑面前就坐。A市政府采购中心本次项目负责人通过语音及视频系统向评审委员会成员介绍了此次采购的技术要求、评分细则,并将招标文件和各供应商投标文件的电子版发送至至评标专用邮箱,随后,评标委员会开始评审。在技术标资信标评比结束后,工作人员接着拆封各供应商的商务标,将各供应商的商务报价依次传送至评标专用邮箱进行评审和统计。最后,工作人员开始统计技术分和商务分,宣布此次招标的中标候选人,评标过程到此结束。
笔者有一个设想,即采取由省市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牵头,建立一个全省统一的网上政府采购平台共建专家库,实现全省专家资源的共享。各地市工作人员只需通过全省专家抽取系统,由电脑进行语音通知,专家自行到各地市政府采购中心报到,通过互相联网的评标室语音、视频系统进行评标,这对现行技术而言并非难事。当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网上政府采购平台成立后,甚至可能实现跨省评审,届时,评审专家人数不足、抽取频繁等问题将不再成为政府采购评审工作的“瓶颈”。
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首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采购的公平、公正。专家库由于全省共享,评审小组成员可能来自各地,供应商根本无法对专家做公关工作,专家由于不会受到供应商的影响,可最大限度地保证评标的公平、公正。其次,专家库全省共享使得评审专家无论在数量、质量上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大大放宽了各地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抽取专家的余地,提高了评标质量。再次,评审小组成员由于来自全省各地,评审时也身处不同场所,评审专家受采购人代表影响的几率因此大大降低,评审专家能够独立评标,不受干扰,确保评审专家作用的发挥。最后,评标过程的网络化,可以大大降低供应商的投标成本。以往,招标文件要求供应商携带纸质文件前来开标、评标,且要求提供一份正本几份副本。一般而言,供应商的投标文件往往制作十分精美,且厚度不菲,仅印刷、纸张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电子化评标后,只要求供应商提供一个电子文档即可,大大减轻了供应商的负担。
但建立统一的网上平台,实现专家资源的共享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诸如监管、保密、操作机构如何协调等问题,都须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