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
监督主体
澳大利亚绩效评价制度中有两类监督主体:一是政府内部的评估主体,二是外部评估机构。前者包括三类,即内阁支出委员会、财政部和国库部、公共服务委员会;后者也包括三类,即国会参众两院的“财政委员会”、公共账目和审计联合委员会、联邦审计署。
考核程序
澳大利亚实施绩效评价制度的四道程序为:其一是评估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首先进行项目的逻辑性分析。继而加强评估工作的管理和控制;其二是起草评估报告,具体又分成四个步骤;其三是对绩效评价的回顾;其四是对“评估发现”的使用,其目的是为决策服务,改进现有项目的管理,增强项目管理者的责任感。
评估目标
提高政府采购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方面,要求政府采购活动本身能够达到采购目的,即满足需求部门对货物、工程或服务的需要,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采购资金,提高采购活动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通过绩效评价维护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防止欺诈舞弊行为发生 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欺诈行为,主要发生在采购部门内部,最常见的情况是收受供应商的回扣,使采购活动丧失了公平竞争的基础。更有甚者虚报采购项目,准备虚假材料,骗取、贪污采购资金。通过政府采购绩效评估可以揭露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欺诈舞弊行为,防止腐败的发生,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促使采购行为严格按法律执行 政府采购绩效评估不仅要对采购资金的来源和运用进行审计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采购行为是否严格遵守了《联邦采购指南》和相关法规以及采购效益进行监督评估。检查采购方式的选择是否合法,招投标过程是否公开、透明、公正、提倡公平竞争,评标标准的制订是否先进、合理、有效,采购合同是否合法、履行是否全面,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和得到严格遵守,采购活动是否有效等,并对采购活动中风险较大的环节重点加以审计。对一些政府采购项目的专项评估,主要从采购绩效出发,对采购需求、采购计划的制订和审批,直至货物(工程、劳务)的交付使用、售后服务全过程实施绩效评估。
评价内容
对采购项目实施绩效评估时,一般会跟踪采购过程逐步展开评估工作:(1)是否有具体的采购需求计划并经过批准;(2)采购方式是否合法并遵循公开、公正原则;(3)对采购物品有无详细的描述;(4)招标机构、投标时间和地点是否明确;(5)保密制度是否健全并执行,标底制订者是否与投标人无关;(6)是否是在两人以上的情况下打开投标文件;(7)对投标人和投标日期是否做了记录;(8)评标标准是否先进合理,是否与招标标准一致,评标标准是否在投标箱关闭前已经确定;(9)评标委员会成员是否已经确定,评标委员会的评估结果是否独立作出;(10)是否已经确定了解决争议的方法;(11)整个采购过程是否超过规定时间;(12)整个采购过程的文件是否完整、清楚。
加拿大
历史沿革
20世纪70年代末,加拿大发布的《绩效评价政策》成为加拿大政府引进政府绩效评价的开端。文件规定,绩效评价工作应成为联邦政府部门进行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效评价工作是每个联邦部门副部长的管理职责。该文件还明确规定了评价结果的应用途径,即用于决策资源的使用、追究相应责任以及提出参谋建议。
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内阁财政委员会委员长办公室发布《绩效检查条例》,旨在把内部审计和绩效评价工作统一起来,统称为“检查”。基于《绩效检查条例》,2000年,加拿大内阁财政委员会又发布了《对绩效评价工作的研究》,这份研究区别了内部审计与绩效评价的不同,绩效评价得到重新定位。2001年颁布的《加拿大政府绩效评价政策和标准》不仅把绩效评价与内部审计区别开,还将绩效评价的范围扩大到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计划,强调管理以结果为导向,努力使绩效评价深入到政府各部门的管理工作中。
运作方式
在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上,加拿大由内阁财政委员会秘书处统一领导和部署,由专门的机构--评价中心负责协调绩效评价工作。评价方式是各部门每年对本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将实际执行结果与本部门之前制定的《战略规划及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形成绩效评价报告,报告不仅向国会、联邦财政委员会提交,还要对公众公开,使财政支出工作得到有效的监督。
评价内容
加拿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财政部门和支出项目,评价的内容包括:重要性和相关性评价,即所评价的政策、计划与政府工作重点是否一致,能否体现现实的需要;效果评价,即项目实施是否实现预期的结果和目标;成本收益评价和管理有效性评价。
英 国
历史沿革
英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政府改革,探索政府绩效评价,英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始于1979年所推行的政府改革计划。在这场改革计划中,较著名的是1982年所颁布的《财务管理新举措》,该举措要求政府各部门应树立浓厚的“绩效意识”。
1983年,这种绩效评价的思想被应用于卫生管理部门和卫生服务系统的绩效评价中,卫生与社会保障部的这次绩效评价第一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绩效评价方案,这一方案设置了140多个绩效评价的指标。
1985年,英国政府又宣布,公共部门凡是涉及到财政资金问题的所有政策议案,都必须向内阁或内阁委员会提交提案的目标及取得目标需要投入的成本,并在提案实施后提交实施的结果或效果评价报告。这一时期英国的绩效评价实践还只是处于探索阶段。
20世纪90年代,布莱尔首相执政以后,英国真正建立起较为规范和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布莱尔在执政初期提出建立“现代化政府”,并颁布了所谓的《现代化政府白皮书》,目标是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以公共服务享用者为中心的公共服务体系。对政府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工具。1997年,布莱尔政府又颁布了《支出综合审查》法案。该法案要求对各公共部门预算和支出进行全面的审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后连续3年的支出计划。同时,该法案还要求各部门应与财政部签订一份《公共服务协议》,该协议的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包括责任条款、目标条款和实现目标的计划等内容。此外,该法案还要求各部门每年应向议会提交一份《秋季绩效评价报告》,以评价本部门的目标完成情况。
组织方式
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体的组织实施上,英国政府授权公共服务和公共支出内阁委员会(PSX)具体指导和监督实施。实际上,真正进行绩效评价的机构主要是各政府部门,但为了避免部门的内部操纵,以保证评价资料的准确性,PSX要对各部门的评价结果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为保证公共支出整体目标能够达到,PSX每年还在议会授权的情况下委托中介机构对一些政府部门的公共支出情况进行综合绩效评价。PSX由首相助理和财长等内阁成员组成。绩效评价具体实施方式基本上是按照《公共服务协议》的要求进行。
评价内容
从评价的对象看,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部门的评价以及对具体项目的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主要包括:对支出项目立项决策的评价;对支出项目技术方案的效果评价;对支出项目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对支出项目的社会影响效果进行评价。
成果使用
英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得到充分的应用。表现在:绩效评价的结果成为调整政府长期经济目标和计划的依据,各政府部门都要根据提交的秋季绩效评价报告对其3年的滚动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绩效评价的结果也是财政部对各部门制定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另外,也作为国会和内阁对各政府部门行政责任制是否落实的重要依据。
美 国
历史沿革
1979年,美国国家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制定了《关于行政部门管理改革和绩效评价工作》,该文件要求联邦政府所有行政部门和机构应对其公共活动的过程和实施结果进行效益评价,从而提高政府的公共行政效能和优化公共支出的使用效益。
1993年,美国国会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该法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设定公共支出的绩效目标,对比绩效目标和实际的实施成果,进行年度绩效评价;同时,要求政府各部门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绩效报告,以最终实现使用绩效评价信息和结果指导公共资源分配的决策目标,提高联邦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
自此,美国已经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体系,并成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公共支出科学性、提高公共支出效果的有效手段。
评价内容
美国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实施主体包括国会会计总署、总统预算与管理办公室和各政府部门。美国绩效评价的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1)过程评价,或称为立项决策评价,主要是评价项目立项的合理性;(2)经济效益评价,主要是评价项目的获利能力、成本效益情况等;(3)综合影响评价,主要是评价项目运营对地区、行业的经济发展,对周边自然环境及相关社会环境的影响;(4)持续性和长期评价,即评价项目完成后,是否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持续或长期的影响。
美国政府采购的审计监察制度分为采购审计和管理审计两部分,采购审计内容为:审查采购部门的政策与程序,审核采购的数量和成本价格,以及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财务事项。管理审计主要审查供货企业的组织结构、资料系统等,同时考核采购部门的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工作进度情况。审计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相接合。
在政府采购绩效评估中,美国联邦采购执行委员会组建了一支绩效管理行动团队,通过采用平衡计分法来评判联邦采购系统,实施战略引导、沟通目标绩效以及衡量目标值的完成情况。
借鉴意义
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四国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对我国政府采购绩效评价工作有重要借鉴意义。
首先,从绩效评价的目标看,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目标是通过绩效评价提高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公开、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并防止欺诈舞弊行为的发生。
其次,从绩效评价的内容看,政府采购绩效评价不仅包括对政府采购过程进行评价,还包括对采购的效益评价、综合影响评价、持续性评价和长期评价等。
第三,从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看,政府采购绩效评价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具体指导和监督实施绩效评价。
最后,绩效评价的结果被得到充分应用,成为政府长期经济目标和计划的依据,是财政预算编制的依据,也是监督政府行政责任落实与否的重要依据。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