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加强政府采购节约资金管理”系列报道之三
对于目前在节约资金管理环节各自为政的状态,业内人士指出,加强节约资金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有很多细化工作要做。眼前,加强节约资金管理还要攻破四道难关。
难关一:两法对立矛盾需化解
“什么问题一旦涉及到钱,涉及到利益,简单问题也复杂化了。”谈及节约资金管理时,一业内人士做了如是形容。无论节约资金是归属财政部门还是采购人,利益的主体方不同,矛盾点也就体现了。
要化解矛盾,就要找一个强有力的依据。河北张家口市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广维认为,目前在节约资金归属问题上,因为依据点不同而各持主张。节约资金管理要解决《政府采购法》和《预算法》之间的衔接问题。
难关二:预算精编要跟上
“为什么节约资金会成为矛盾点,全是节约资金过多惹的祸。”海南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处副处长李清丽认为,要使节约资金问题真正化解,就要尽可能地使节约资金数额回归到一个理性值。就要从源头入手抓好预算。“不是说采购节约资金越多,整个采购就越成功。节约资金多恰恰是预算没做到位的一种表现。真正把预算做精、做细了,节约资金的数额自然就降下来了。现在为什么有些明明可以只花这么多钱买到的,采购单位做预算时却往高了做,也是希望可以多结余些资金供自己使用。”李清丽如是说。
但同时李清丽也谈到,目前在编制预算上,特别是预算精编上,需要做的努力还很多。
难关三:整体衔接要体现
此外,节约资金管理还要注意一个系统衔接问题。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市场与政府采购研究所副教授赵勇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节约资金管理问题其实是一个系统性、关联性很强的问题,它不单单是政府采购管理环节的问题,应该说它是整个财政预算管理的问题。赵勇表示,自己更倾向于节约资金应该归属财政。若节约资金归属采购人,会对后续工作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可能使采购人降低需求,降低所购产品的配置,从而使得当初预算编制时设定的产品功能得不到满足。“衡量节约资金管理的好坏要有一个理性认识,要从整个采购链条来看待这个问题,从采购效果、采购功能是否满足等多方面来衡量。缺乏系统性地管理节约资金很容易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难关四:统一标准何时出台
“目前,对财政资金管理问题上,做法差距很大,有的省采购部门连预算都管,有的就是一些经费处室管。不要说各个省市对节约资金的管理不尽相同,就是在同一个财政部门系统内,因为分工不同,经费管理方法也有不同。是同一处室内,不同的人去处理也不一样。”某省会城市政府采购处负责人如是描绘了现在在财政资金管理问题上的多样化。该负责人指出,财政资金管理问题、政府采购节约资金管理问题都是关系到社会民生的大事,现在这样一盘散沙似的管理状态与它的重要性是完全不吻合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问题就是要有强制性的规定,一个全国统一的管理标准。
对这个观点,江西省财政厅政府采购办公室主任曹银发也深有同感。“政府采购节约资金管理这个问题,政府采购部门理不清,也不可能理得清。采购人分属于不同的业务处室管理,农业部门有农业部门的管理处室,公安部门有公安部门的管理处室,财政系统是个庞大的机器,各个处室的资金管理原则都不同。政府采购只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部分。采购监管部门没有职能去理顺这个复杂的关系链。目前不少省市都出台了一些节约资金管理的举措,这些想法都是好的,都想把工作做得完美。但很多做法从理论上都说得过去,在操作上却有一定难度。政府采购自己要给自己定准位。目前由采购部门出台的一些做法实际上只是自己一相情愿的做法。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国家层面出台一些东西。”曹银发这样说道。
记者手记
如何让“敏感”问题不敏感
一直以来,对于节约资金管理,由于一直没有国家标准出台,地方在管理过程中也就因地制宜地竭力发挥地方特色。因为没有一个权威的参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做法和依据。正因为如此,节约资金管理变得越来越敏感。 我国一直以来推行的是五级管理模式(中央、省、市、县、乡镇),在制度执行上,一直秉承上传下达理念,没有上一级的下达,多样做法的存在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对待节约资金管理问题,如何让敏感问题不那么敏感,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个执行标准,一个全国统一的执行标准。拿着这个标准去衡量,做得对的,继续发扬;做得不对的,立马改正。多样性的出现有时就是因为制度的可浮动空间太大、太宽造成的,国家标准的出台,应该有望使“敏感”地带不那么敏感。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