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政府采购区域联合,有国际经验可以借鉴,有技术手段作为支撑,有纵向和横向两种模式可供选择,有诸多良好结果将会出现
众所周知,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制度历史久远,在促进政府采购市场开放和推动国际贸易自由有序发展的大背景下,它们在政府采购区域性联合方面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并迈向了国际化。
尽管我国在基本国情、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政府发展历史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技巧表明,实施政府采购区域性联合对促进地区间经济均衡发展、实现有效资源公平配置、节约采购成本和财政资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区域联合两大有利因素
有国际先例可鉴 政府采购是目前规范公共资金使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贸易自由化蓬勃发展及信息网络空间快速拓展的今天,整个世界的政府采购市场都在向着一个相互开放、彼此沟通的方向发展,无论什么样的国际组织或是地区经济联盟,都努力通过制定种种协议来消除彼此间的贸易壁垒,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示范法》、WTO法律框架下的《GPA协议》、《欧盟采购指令》等。建立国际政府采购体系就是在国家之间将政府采购形成一种以国家为区域单位的联合,将供应商资源联合成一个统一的市场资源,以便在提高供应资源规模的同时引入有效竞争,达到节省采购成本、提高各国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正与国际财政管理体制接轨的中国政府采购制度,应该顺应这种国际政府采购体系区域联合的趋势,首先从国内各省市地方政府采购区域联合出发,广泛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采购体制区域联合方面的先进经验,从而达到使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接轨国际的最终目标。
信息技术是有力支撑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信息通过通信设备及网络传播得更加迅速、及时、准确,早已打破了地方市场间信息闭塞的格局。我国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网,甚至是自己的政府采购网,这就使得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便利了各地各级政府间及其他供应商之间通过网络互通政府采购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互通政府采购信息,共享政府采购成果,形成纵横相通、资源共享的区域性政府采购格局已成可能。
用纵横模式实现区域联合
政府采购区域性联合是指以省、中心城市或者市的采购经办机构为依托,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持,打破以前各地区政府采购机构“各自为政”的局面,将各地区联合起来,共同组织采购的行为。
地方政府采购区域性联合的运行模式主要有区域纵向联合和区域横向联合两种模式。
区域纵向联合是打破省、市、县、乡级的财政级别的划分,打通上下级政府采购的垂直通道,形成一种行政区域内的联合。
区域横向联合则是省、市以下各平级的财政打破行政区域划分造成的地方市场的分割局面,实行跨行政区的横向联合政府采购。这种联合采购方式是以邻近的市、州、县(市、区)为主,通过网络等形式互通政府采购公开招标信息,自愿联合组织,达到形成规模、节约采购成本的效果。
区域联合益处多
有利于资源整合 区域联合后,可以利用现有省、市集中采购机构规模大、操作规范、人员力量较强等优势,制定统一、规范的运作程序和方法,达到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目的。联合还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市场优势,弥补县市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环境等自身条件的不足而形成的缺陷,对带动市场条件发展不成熟地区的政府采购工作,促进县市区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有利于政府采购自身建设与发展 由于联合省(市)提供了更大的政府采购空间,锻炼了队伍,提高了业务素质,可以促进省、市采购机构的发展。联合有利于采购机构间的交流与学习。政府采购监督管理机构存在上下级关系,可以经常进行学习交流,而采购机构因没有隶属关系,交流学习机会也很少,通过联合采购就可以建立纽带、增加往来、互通有无。
有利于专家库及供应商资源的共享和管理 实行区域联合后的政府采购可以将符合条件的社会专家接收入库,形成一个专业素质高、门类齐全、调用方便的区域性的专家库。在区域市场内集中评标,保证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性,形成区域内的政府采购的评标中心。同时可以解决小地方采购缺乏专业人士鉴定、临时高薪聘请专家成本高昂的问题。专家资源的集中也便利了对其管理,提高了专家的工作效率。
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 联合采购后把小地方县乡一级的政府采购纳入了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区域范围内,把采购的事务摆上了更大的台面,形成了相互间的牵制。权力的制衡可以减少由小地方领导拍板决策带来的潜在的腐败风险,使政府采购的决策更加透明化、公平化,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廉洁性。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