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政府采购价格的认识
http://www.scbid.com/index.php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12日
《政府采购法》作为一部经济法不可能不与“价格”发生联系,纵观《政府采购法》共有10处地方出现“价格”一词,对于政府采购的价格怎样去认识,众说纷纭。
我国政府采购是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对财政支出制度实施改革的一项重措施,政府采购的价格反映着执行这项重要措施的操作水平。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体现,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财政性资金是政府采购的可靠保障,没有它,政府采购就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当然财政性资金也是货币,怎样使它能够与它所交换的商品等值,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情。
经常听到一些模糊的说法,说什么政府采购的价格贵,但问及怎么贵,贵在哪里,则很难说出一些道理来。任何商品都有与身俱来本身价值,没有价值的商品则不成为商品,同时,财政性资金——货币本身也是一种特殊商品,只具有交换功能,不具有使用价值。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同时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如果说政府采购的价格贵,需要从商品和货币两方面去寻找原因。
1、商品价值的变化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化。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形下,一般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发生改变,包括内在质量上的改变和外在形态上的改变,如一款同品牌同型号的轿车,每年都会出厂一种新款车型,新款与老款比较,大体上变化的可能性不大,但毕竟新款与老款肯定在一定的配置上会有所变动,否则毋须说什么新款了。这些改变使得商品的价值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价格的变化。对这样一个易于被人们所看到的事实,有些部门的采购人员罔顾事实,总喜欢说去年买的车比今年的便宜,今天的社会生活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以数码产品而言,是以天为更新周期,也许上月买到电脑本月去买又进步了一个档次,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货币价值的改变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化。假设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货币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静止不动,一潭死水。在银行利率、CPI、inflation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得货币不可能一直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总会有波澜起伏。因此,假设在商品价值不发生改变的情形下,货币价值的变动总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这是因为商品生产的原材料、燃料、劳动者待遇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会随着货币的升降而发生变化。以上述例子为例,如果说轿车的使用价值没有发生改变,但货币的价值发生了改变,那同样会引起轿车价格的变化,同样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事实。
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所特有的一种普遍规律。商品价格还会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产生波动。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无论生产何种商品,如果市场饱和或脱销,企业就会压缩或扩大生产,同样会造成商品价格的变化。例如:当“非典”袭击中国的时候,全国的食醋、消毒液、药用口罩的价格都上升了,一些日用品也成了普通消费者的抢购对象,这主要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造成了消费者对这些物品需求的剧增。在欧洲,每天夏天,当新英格兰地区天气变暖时,加勒比地区饭店的价格呈直线下降;当中东爆发战争时,美国的汽油价格上升,而二手凯迪拉克轿车价格下降,这些都反映出供给和需求对市场的作用,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通过价格来反映的。但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关键在于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市场具有滞后性,因为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会在商品价值上下波动,但不会偏离商品价值。这也就是政府采购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悬殊不大的原因所在之一。
在政府采购工作中,人们企盼用同样的钱能够反复购买到同样的东西,这仅仅是一种理想,也就是经济学家经常上课时讲的“在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按同一方向发生相同比例变动时,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的理论分析,这种理论分析也许过去封闭的计划经济时代可以行得通,但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则难以做到。经济学中需求规律告诉我们在一般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的关系成反比,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如果硬性地规定政府采购的价格一成不变,无论何种商品价格一经形成,不容变更,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反过来商品的价值也不可能是一劳永逸。否则,社会将停滞不前。当然,这种变化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如果搞假合同骗购政府采购项目这外的商品,则另当别论,那是属于触犯了国家的法律需要制裁的问题。现在的问题,需要建立政府采购价格的监控体系,依靠网上查询还不足以真实地掌握政府采购领域需要掌握的情况,这个价格监控体系的建立需要各级集中采购机构和广大供应商的参与,只有建立透明的政府采购价格监控体系,政府采购才能在规范有序中得到科学健康的发展和推进。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我国政府采购是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对财政支出制度实施改革的一项重措施,政府采购的价格反映着执行这项重要措施的操作水平。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体现,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财政性资金是政府采购的可靠保障,没有它,政府采购就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当然财政性资金也是货币,怎样使它能够与它所交换的商品等值,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事情。
经常听到一些模糊的说法,说什么政府采购的价格贵,但问及怎么贵,贵在哪里,则很难说出一些道理来。任何商品都有与身俱来本身价值,没有价值的商品则不成为商品,同时,财政性资金——货币本身也是一种特殊商品,只具有交换功能,不具有使用价值。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同时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如果说政府采购的价格贵,需要从商品和货币两方面去寻找原因。
1、商品价值的变化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化。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形下,一般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发生改变,包括内在质量上的改变和外在形态上的改变,如一款同品牌同型号的轿车,每年都会出厂一种新款车型,新款与老款比较,大体上变化的可能性不大,但毕竟新款与老款肯定在一定的配置上会有所变动,否则毋须说什么新款了。这些改变使得商品的价值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价格的变化。对这样一个易于被人们所看到的事实,有些部门的采购人员罔顾事实,总喜欢说去年买的车比今年的便宜,今天的社会生活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以数码产品而言,是以天为更新周期,也许上月买到电脑本月去买又进步了一个档次,这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货币价值的改变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化。假设在商品价格不变时,由于货币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静止不动,一潭死水。在银行利率、CPI、inflation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得货币不可能一直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总会有波澜起伏。因此,假设在商品价值不发生改变的情形下,货币价值的变动总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这是因为商品生产的原材料、燃料、劳动者待遇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会随着货币的升降而发生变化。以上述例子为例,如果说轿车的使用价值没有发生改变,但货币的价值发生了改变,那同样会引起轿车价格的变化,同样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事实。
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所特有的一种普遍规律。商品价格还会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产生波动。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无论生产何种商品,如果市场饱和或脱销,企业就会压缩或扩大生产,同样会造成商品价格的变化。例如:当“非典”袭击中国的时候,全国的食醋、消毒液、药用口罩的价格都上升了,一些日用品也成了普通消费者的抢购对象,这主要是因为突如其来的“非典”病毒造成了消费者对这些物品需求的剧增。在欧洲,每天夏天,当新英格兰地区天气变暖时,加勒比地区饭店的价格呈直线下降;当中东爆发战争时,美国的汽油价格上升,而二手凯迪拉克轿车价格下降,这些都反映出供给和需求对市场的作用,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通过价格来反映的。但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关键在于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市场具有滞后性,因为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会在商品价值上下波动,但不会偏离商品价值。这也就是政府采购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悬殊不大的原因所在之一。
在政府采购工作中,人们企盼用同样的钱能够反复购买到同样的东西,这仅仅是一种理想,也就是经济学家经常上课时讲的“在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按同一方向发生相同比例变动时,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的理论分析,这种理论分析也许过去封闭的计划经济时代可以行得通,但在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则难以做到。经济学中需求规律告诉我们在一般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的关系成反比,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如果硬性地规定政府采购的价格一成不变,无论何种商品价格一经形成,不容变更,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反过来商品的价值也不可能是一劳永逸。否则,社会将停滞不前。当然,这种变化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如果搞假合同骗购政府采购项目这外的商品,则另当别论,那是属于触犯了国家的法律需要制裁的问题。现在的问题,需要建立政府采购价格的监控体系,依靠网上查询还不足以真实地掌握政府采购领域需要掌握的情况,这个价格监控体系的建立需要各级集中采购机构和广大供应商的参与,只有建立透明的政府采购价格监控体系,政府采购才能在规范有序中得到科学健康的发展和推进。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