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好采购计划是难点
http://www.scbid.com/index.php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13日
“有人认为编制采购实施计划无非是写出自己想买哪些东西,比如计算机买多少台,汽车买多少辆,买什么型号、牌子等。这样的理解过于简单且比较片面。”外交部财务司政府采购及国有资产处的万之光在谈起采购人如何编报采购实施计划时说,“财政部这次采购信息统计及计划编报改革要求中央预算单位按季编报采购实施计划和执行情况,虽然时间比较紧迫,但困扰不在于计划的系统录入和上报。采购人如何编制好计划,让它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才是难点所在。这就要求采购人首先要对采购实施计划有正确的认识。”
在编制采购实施计划这一点上,中央采购人显然接受了比绝大多数地区的地方采购人更为严格的要求。那么,在实践中,中央预算单位对采购实施计划的认识究竟是否到位?改革要求按季编报计划和执行情况,各单位执行得是否顺利?
编报不能走形式
国土资源部财务司预算处调研员王玉翠最近一直忙于指导下级预算单位贯彻今年的采购信息统计及计划编报改革事项。当被问及改革在国土资源部的推行情况时,王玉翠颇为感慨:“编制采购实施计划的要求我们一直都在提,但下级单位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这次财政部的改革对中央预算单位编制实施计划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制约措施,如无计划不审批采购方式转变的申请及进口产品采购申请等,在填报系统设置上,前后的联系、制约也比较严格,如未编入计划的采购项目无法填报计划执行情况等。这些措施,无疑从实际操作层面提高了采购人对编制计划的认识,有助于他们养成编制计划的习惯。”
财政部在召开采购信息统计及计划编报改革布置培训会时,国库司(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王瑛在讲话中提到,采购实施计划是准确执行采购预算、进行集中采购、实现规模效应、提高采购效率的重要基础。万之光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编报计划一定不能走形式,采购人要控制采购标准、确定采购时间、审核是否符合政策功能要求、确保项目疑难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沟通解决,就必须编制采购实施计划。“计划与预算一样,编得越细越好。虽然目前在部门预算改革的大环境下,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还无法详尽,但我们应该克服困难,尽量把计划编到实处。”万之光说。
与大多数中央预算单位相比,水利部在编制采购实施计划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春节前财政部的采购信息统计及计划编报改革布置培训会刚结束,水利部的工作就展开了,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最近他们召开了系统内的信息统计和计划编报座谈会。水利部预算执行中心政府采购处沈桑阳说:“水利部已有一套采购计划编报系统,从各方面的设计、设置来说还是比较严格的。应用多年以来,这套计划编报系统确实对水利部的政府采购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改革之后,对水利部来说就是要适应一套新编报系统,而编报采购实施计划的习惯已有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它更可以让采购单位把编计划变成一种自愿自觉的行为。”
人手少成最大制约因素
中国科学院系统推行这次采购信息及计划编报改革已将近两个月了,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资产财务处副处长高晶目前听到下级单位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人手不足。中国科学院的下属单位大多为科研单位,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大多由同一部门负责,部门里人手多的也只有两三个人。“由于我们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向下级单位强调编报采购实施计划的重要性,一再重申必须重视,不能走形式,这也让他们的工作量骤然增加。本来人手就少,而且还要求采购信息录入统计工作安排专人负责,编报计划这一块的工作量确实让他们有些吃不消。”高晶说。
在采访中,商务部和国家信访局也遇到了与中科院相同的难题。商务部财务司预算处的沈会勇说:“商务部各级单位大多都是其他处室兼职政府采购工作的,如今编报计划成为每个季度的固定工作,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办法来平衡。”
“我们还比较关心一旦真的发生了必须执行的临时采购任务,如新领导上任配备办公设备、计算机等产品突然发生故障无法满足办公需要等,应该怎么办?”国家信访局机关服务中心副处长张东力说,“在这种情况下,项目不可能不采购,但事先未编制实施计划又无法填录执行情况。这让采购具体执行者比较为难。”
除了上述两个问题,中央采购人还对月报“批量采购情况表”普遍提出了疑虑。有的单位反映按月上报表格时间太短基本无法实现,还有的单位还提出担心等待集中采购机构批量打包的时间过长,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短评
让科学化精细化采购方向更明确
当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及计划编报改革露出它最显着的标志--合同要素填报时,有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填录合同要素,让采购信息拥有最准确、最真实的数据基础。从此,政府采购数据统计真正告别了“估、编、猜”,奠定了“真、准、实”的基础。这不仅对准确反映全国的政府采购工作情况意义重大,而且对科学决策、明确制度改革前进方向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在新的填报方式的映衬下,采购数据统计及计划编报真的“越来越美”。
当财政部把财政管理的目标瞄准在科学化与精细化上时,政府采购工作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自动调整了方向。这次改革,就是一个最令人欣喜的动作。制度改革无疑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但科学不可能凭空而出,泛泛而谈。任何科学方法都要用事实说话,合同要素填报正是让政府采购找到了它最有力的事实证明,任何一份采购合同、任何一笔采购交易都能通过这个科学的途径为决策贡献力量。
也许在改革之初,各种计划之中、预料之外的困难会形成暂时的阻碍,个别因赶不上改革脚步而产生的质疑之声也会掀起不和谐的波澜,但是科学的方向已经确定,大势难以撼动。这种用事实说话、以实践指导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手段必将成为制度改革滚滚浪潮中的主流。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在编制采购实施计划这一点上,中央采购人显然接受了比绝大多数地区的地方采购人更为严格的要求。那么,在实践中,中央预算单位对采购实施计划的认识究竟是否到位?改革要求按季编报计划和执行情况,各单位执行得是否顺利?
编报不能走形式
国土资源部财务司预算处调研员王玉翠最近一直忙于指导下级预算单位贯彻今年的采购信息统计及计划编报改革事项。当被问及改革在国土资源部的推行情况时,王玉翠颇为感慨:“编制采购实施计划的要求我们一直都在提,但下级单位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这次财政部的改革对中央预算单位编制实施计划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制约措施,如无计划不审批采购方式转变的申请及进口产品采购申请等,在填报系统设置上,前后的联系、制约也比较严格,如未编入计划的采购项目无法填报计划执行情况等。这些措施,无疑从实际操作层面提高了采购人对编制计划的认识,有助于他们养成编制计划的习惯。”
财政部在召开采购信息统计及计划编报改革布置培训会时,国库司(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王瑛在讲话中提到,采购实施计划是准确执行采购预算、进行集中采购、实现规模效应、提高采购效率的重要基础。万之光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编报计划一定不能走形式,采购人要控制采购标准、确定采购时间、审核是否符合政策功能要求、确保项目疑难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沟通解决,就必须编制采购实施计划。“计划与预算一样,编得越细越好。虽然目前在部门预算改革的大环境下,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还无法详尽,但我们应该克服困难,尽量把计划编到实处。”万之光说。
与大多数中央预算单位相比,水利部在编制采购实施计划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春节前财政部的采购信息统计及计划编报改革布置培训会刚结束,水利部的工作就展开了,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最近他们召开了系统内的信息统计和计划编报座谈会。水利部预算执行中心政府采购处沈桑阳说:“水利部已有一套采购计划编报系统,从各方面的设计、设置来说还是比较严格的。应用多年以来,这套计划编报系统确实对水利部的政府采购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改革之后,对水利部来说就是要适应一套新编报系统,而编报采购实施计划的习惯已有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它更可以让采购单位把编计划变成一种自愿自觉的行为。”
人手少成最大制约因素
中国科学院系统推行这次采购信息及计划编报改革已将近两个月了,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资产财务处副处长高晶目前听到下级单位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人手不足。中国科学院的下属单位大多为科研单位,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大多由同一部门负责,部门里人手多的也只有两三个人。“由于我们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向下级单位强调编报采购实施计划的重要性,一再重申必须重视,不能走形式,这也让他们的工作量骤然增加。本来人手就少,而且还要求采购信息录入统计工作安排专人负责,编报计划这一块的工作量确实让他们有些吃不消。”高晶说。
在采访中,商务部和国家信访局也遇到了与中科院相同的难题。商务部财务司预算处的沈会勇说:“商务部各级单位大多都是其他处室兼职政府采购工作的,如今编报计划成为每个季度的固定工作,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办法来平衡。”
“我们还比较关心一旦真的发生了必须执行的临时采购任务,如新领导上任配备办公设备、计算机等产品突然发生故障无法满足办公需要等,应该怎么办?”国家信访局机关服务中心副处长张东力说,“在这种情况下,项目不可能不采购,但事先未编制实施计划又无法填录执行情况。这让采购具体执行者比较为难。”
除了上述两个问题,中央采购人还对月报“批量采购情况表”普遍提出了疑虑。有的单位反映按月上报表格时间太短基本无法实现,还有的单位还提出担心等待集中采购机构批量打包的时间过长,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
短评
让科学化精细化采购方向更明确
当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及计划编报改革露出它最显着的标志--合同要素填报时,有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填录合同要素,让采购信息拥有最准确、最真实的数据基础。从此,政府采购数据统计真正告别了“估、编、猜”,奠定了“真、准、实”的基础。这不仅对准确反映全国的政府采购工作情况意义重大,而且对科学决策、明确制度改革前进方向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在新的填报方式的映衬下,采购数据统计及计划编报真的“越来越美”。
当财政部把财政管理的目标瞄准在科学化与精细化上时,政府采购工作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自动调整了方向。这次改革,就是一个最令人欣喜的动作。制度改革无疑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但科学不可能凭空而出,泛泛而谈。任何科学方法都要用事实说话,合同要素填报正是让政府采购找到了它最有力的事实证明,任何一份采购合同、任何一笔采购交易都能通过这个科学的途径为决策贡献力量。
也许在改革之初,各种计划之中、预料之外的困难会形成暂时的阻碍,个别因赶不上改革脚步而产生的质疑之声也会掀起不和谐的波澜,但是科学的方向已经确定,大势难以撼动。这种用事实说话、以实践指导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手段必将成为制度改革滚滚浪潮中的主流。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