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影响社会的三方面效应
http://www.scbid.com/index.php
发布日期:2010年07月19日
政府采购作为政府市场交换的一种经济活动,他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是通过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的影响来体现出来的。
具有无可比拟的政治效应
推进了政府官员的廉政建设。在政府采购制度实施前期,我国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国家的法制体系尚不完备,政府购买行为自然存在采购主体的“以公代私”意识与采购手段“暗箱操作”模式。因此一些不良供应商抓住传统采购弊端,大肆采用“回扣”、“折扣”,请客送礼,变相贿赂等手段,争抢主顾、损公肥私,形成了经济生活中贪污腐败的痼疾。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使政府的各项采购活动都在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中运作,形成财政、审计、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等全方位参与监督的机制,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公共采购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反腐倡廉不仅要靠道德教育,更重要的还需要政策规制下的制度创新,形成协同交叉的监督约束机制,增加监督效果。可以说,原来贪污问题都隐藏在暗处,人们都在思想上隐约感知,但总是反腐成效不明显,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这类腐败行为自动放大,释放和暴露到空气之中,接受阳光的照耀,让腐败无处下手,从而推动了政府的整体廉政建设发展。
推进了政府机能的完善和发展。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的“裁判”,政府有着独特的权力资源,在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更加大了这种权力资源作用的空间。如果拥有政府采购权的政府职员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不仅会给经济活动本身带来危害,使不法供货商有可乘之机,使行贿成为“交易费用”最小的路径选择。更重要的是,传统的采购机制使采购官员权力无限放大,造成了采购成本的浪费和官本位意识的畸形发展,从而衍生出大量官商勾结或依附于权力阶层的“中介人”,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造成不公平市场竞争的出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而建立规范的政府采购机制,政府只充当“采购人”的角色,具体采购业务交给“采购机构”办理,实现了“运动员”与“裁判员”的职能分离,采购人和采购机构各负其责,各尽其能,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腐败,推动了政府机能的不断完善,同时也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推进了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在与政治经济权力共生的庞大“关系网”笼罩下,政府采购中的各种腐败现象破坏了制度的公正性和合法性,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从长远来看,这会在社会发展主体意识中形成与工业化趋势背道而驰的社会预期,于社会的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实施政府采购制度,通过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的“游戏规则”,界定政府的选择空间,就能使推进社会持续发展关键主体的政府,在制度的规约下,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品”,为社会公众所“享有”,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同时,还能使社会大众对政府行为和以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抱有较强信心,增强社会群体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形成平和、稳定、向上的社会心态,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心理支持。
协调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护公共环境。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趋于恶化,情况不容乐观。推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采购是增强环保意识,执行环保措施的重要手段。通过政府统一采购符合环保和生态发展要求的产品,为政府引导企业生态环境投资起到政策导向作用,例如,在采购的统一安排中,向生产有利于环保的新产品和运用有利于环保的新工艺厂商倾斜,有效发挥政府采购的生态效益。
扶持和促进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国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地区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来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易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因此,各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正确处理这一问题。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则可以比较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在政府采购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供应商给予较为宽松的条件,例如评标价格上的优惠,或者规定每年给予不发达地区中标的比例,有意识地增加对落后地区的政府采购量以刺激该地区生产的扩大,并以此带动地区经济的整体攀升。
支持就业再就业工程。政府采购总量的扩大,意味着劳动就业机会的增加,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特别是今年我国扩内需、促就业政策的实施,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拉动内需的作用对刺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就业作用非常。很多发达国家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来支持高失业地区发展,促进再就业一般采取的方法是给予高失业地区更多的订单,从而使得中标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或者可采取鼓励供应商吸收下岗职工的政策,对于吸收再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可以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中标,或者在条件稍差的情况下也给予订单。另外,政府采购通过调节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而调整就业结构。
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在采购活动中通过对供应商的管理推动社会诚信的建设,如:在采购活动中对诚信状况差,有不良或违法记录的供应商根据情况作出适当限制,直至取消其参与资格;对诚信状况良好,有较好履约记录的供应商给出适当优惠,同等条件下优先中标,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商诚信记录及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准确、客观反映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的诚信状况,对诚信记录良好的供应商在采购活动中给予资格免审等优惠,确保政府采购市场是讲诚信的市场,政府采购活动是充满诚信的活动,从而推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
政府采购改革推动了与文化相关联的采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文化的双重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通常所说的文化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含义。在社会中,当一种事业发展到具有制度、观念、价值等方面的内容时,我们就说这种事业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比如,体育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以及随着高科技发展而出现的网络、IT文化等。采购的实际就是购买,而且是有选择的购买。有买方必然就存在着卖方,因而采购也使买卖双方所进行的交易活动。在市场经济中,各种交易活动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与交易活动有关的怎样交易,如何交易,按什么方式交易等问题随时都能碰到,因此,它的购买行为和习惯必然会对交易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与此有关的采购文化也会在交易活动中逐步壮大。政府采购对采购文化的贡献,集中反映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在物质文化方面。政府采购的商品、工程及服务,在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要求。政府投资修建的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满足了公众的文化和教育需求;政府投资修建的公路、铁路等便利人们的出行,减少于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政府投资修建的医院、保健院、疗养院等提高了人们的医疗保障水平;政府投资修建的公园、广场等,改善了人们生存条件;而政府在军事、司法等方面的采购,对于保护公民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采购在丰富社会公众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功不可没。
在精神文化方面。政府采购在推进社会道德建设和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在社会道德建设方面,从事政府采购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道德情操和伦理观念,对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示范作用。比如,美国针对政府采购官员制订的道德法典中要求,任何公共领域采购或物料管理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守道德法典的三个主要道德原则,即公正、诚实和忠诚。这意味着采购官员不能偏袒,从中谋利和滥用职权,必须忠于职守,公正廉洁。采购官员的这些诚信品质对公务员队伍的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在对社会提供的精神产品上,由政府出资的各类文化娱乐团体生产的文化产品,以及政府投资修建的各种文化娱乐、体育设施,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具有无可比拟的政治效应
推进了政府官员的廉政建设。在政府采购制度实施前期,我国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国家的法制体系尚不完备,政府购买行为自然存在采购主体的“以公代私”意识与采购手段“暗箱操作”模式。因此一些不良供应商抓住传统采购弊端,大肆采用“回扣”、“折扣”,请客送礼,变相贿赂等手段,争抢主顾、损公肥私,形成了经济生活中贪污腐败的痼疾。通过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使政府的各项采购活动都在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中运作,形成财政、审计、供应商和社会公众等全方位参与监督的机制,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从源头上有效地遏制公共采购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反腐倡廉不仅要靠道德教育,更重要的还需要政策规制下的制度创新,形成协同交叉的监督约束机制,增加监督效果。可以说,原来贪污问题都隐藏在暗处,人们都在思想上隐约感知,但总是反腐成效不明显,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这类腐败行为自动放大,释放和暴露到空气之中,接受阳光的照耀,让腐败无处下手,从而推动了政府的整体廉政建设发展。
推进了政府机能的完善和发展。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的“裁判”,政府有着独特的权力资源,在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更加大了这种权力资源作用的空间。如果拥有政府采购权的政府职员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不仅会给经济活动本身带来危害,使不法供货商有可乘之机,使行贿成为“交易费用”最小的路径选择。更重要的是,传统的采购机制使采购官员权力无限放大,造成了采购成本的浪费和官本位意识的畸形发展,从而衍生出大量官商勾结或依附于权力阶层的“中介人”,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造成不公平市场竞争的出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而建立规范的政府采购机制,政府只充当“采购人”的角色,具体采购业务交给“采购机构”办理,实现了“运动员”与“裁判员”的职能分离,采购人和采购机构各负其责,各尽其能,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腐败,推动了政府机能的不断完善,同时也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推进了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在与政治经济权力共生的庞大“关系网”笼罩下,政府采购中的各种腐败现象破坏了制度的公正性和合法性,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从长远来看,这会在社会发展主体意识中形成与工业化趋势背道而驰的社会预期,于社会的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实施政府采购制度,通过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的“游戏规则”,界定政府的选择空间,就能使推进社会持续发展关键主体的政府,在制度的规约下,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品”,为社会公众所“享有”,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同时,还能使社会大众对政府行为和以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抱有较强信心,增强社会群体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形成平和、稳定、向上的社会心态,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心理支持。
协调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护公共环境。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趋于恶化,情况不容乐观。推行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采购是增强环保意识,执行环保措施的重要手段。通过政府统一采购符合环保和生态发展要求的产品,为政府引导企业生态环境投资起到政策导向作用,例如,在采购的统一安排中,向生产有利于环保的新产品和运用有利于环保的新工艺厂商倾斜,有效发挥政府采购的生态效益。
扶持和促进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各国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地区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来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易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因此,各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正确处理这一问题。政府采购制度的推行则可以比较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在政府采购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供应商给予较为宽松的条件,例如评标价格上的优惠,或者规定每年给予不发达地区中标的比例,有意识地增加对落后地区的政府采购量以刺激该地区生产的扩大,并以此带动地区经济的整体攀升。
支持就业再就业工程。政府采购总量的扩大,意味着劳动就业机会的增加,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特别是今年我国扩内需、促就业政策的实施,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拉动内需的作用对刺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就业作用非常。很多发达国家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来支持高失业地区发展,促进再就业一般采取的方法是给予高失业地区更多的订单,从而使得中标企业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或者可采取鼓励供应商吸收下岗职工的政策,对于吸收再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可以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中标,或者在条件稍差的情况下也给予订单。另外,政府采购通过调节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而调整就业结构。
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在采购活动中通过对供应商的管理推动社会诚信的建设,如:在采购活动中对诚信状况差,有不良或违法记录的供应商根据情况作出适当限制,直至取消其参与资格;对诚信状况良好,有较好履约记录的供应商给出适当优惠,同等条件下优先中标,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商诚信记录及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准确、客观反映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的诚信状况,对诚信记录良好的供应商在采购活动中给予资格免审等优惠,确保政府采购市场是讲诚信的市场,政府采购活动是充满诚信的活动,从而推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
政府采购改革推动了与文化相关联的采购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文化的双重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通常所说的文化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含义。在社会中,当一种事业发展到具有制度、观念、价值等方面的内容时,我们就说这种事业已发展成为一种文化。比如,体育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以及随着高科技发展而出现的网络、IT文化等。采购的实际就是购买,而且是有选择的购买。有买方必然就存在着卖方,因而采购也使买卖双方所进行的交易活动。在市场经济中,各种交易活动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而与交易活动有关的怎样交易,如何交易,按什么方式交易等问题随时都能碰到,因此,它的购买行为和习惯必然会对交易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与此有关的采购文化也会在交易活动中逐步壮大。政府采购对采购文化的贡献,集中反映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
在物质文化方面。政府采购的商品、工程及服务,在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要求。政府投资修建的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满足了公众的文化和教育需求;政府投资修建的公路、铁路等便利人们的出行,减少于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政府投资修建的医院、保健院、疗养院等提高了人们的医疗保障水平;政府投资修建的公园、广场等,改善了人们生存条件;而政府在军事、司法等方面的采购,对于保护公民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采购在丰富社会公众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功不可没。
在精神文化方面。政府采购在推进社会道德建设和为社会提供精神产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在社会道德建设方面,从事政府采购活动的人员所具有的道德情操和伦理观念,对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示范作用。比如,美国针对政府采购官员制订的道德法典中要求,任何公共领域采购或物料管理组织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守道德法典的三个主要道德原则,即公正、诚实和忠诚。这意味着采购官员不能偏袒,从中谋利和滥用职权,必须忠于职守,公正廉洁。采购官员的这些诚信品质对公务员队伍的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社会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在对社会提供的精神产品上,由政府出资的各类文化娱乐团体生产的文化产品,以及政府投资修建的各种文化娱乐、体育设施,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