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优良的标准控制体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涉及到如何能够最恰当地满足采购人的需求,还涉及产品的功能、技术、资金、政策等许多方面。所以如何设计出科学的标准体系确实是一个难点。”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焕东认为,建立标准控制体系,首先需要对采购的内容进行分类,即一类为通用产品(工程或服务)配置标准,如一般公务用车、电脑;另一类为特殊用途配置标准,可以设定条件标准,或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至于标准体系的具体内容,徐焕东认为一般情况下,最基本的应该包括以下4个维度的标准:
功能控制标准。政府采购实际上都是为了满足对某种特定功能的需要,或者说就是采购功能。功能控制标准的核心是对必要功能进行定位,按照一切从必要功能出发的原则,以满足基本功能和必要功能为目标,建立功能需求控制标准,如汽车的运输能力、排气量,电脑的数据处理能力等,超出某种功能标准,就不能采购。
资金控制标准。重点在于单价控制,如省部级干部配车的标准是多少,办公桌采购价位不得超过多少等。功能与价格双重控制,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政策控制标准。政府采购要体现对社会经济政策的引导功能,配置标准体系中就必须有具体的政策控制标准。如环保标准、国货标准等等。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就不允许实施采购。
总额(量)控制标准。虽然有功能和单价控制,但不一定能够实现有效的控制,因此仍然要强化采购预算总额控制。例如购买汽车,如果只控制单辆车的功能和价格,而在总量采购方面失控,符合单项指标的车,买的数量超过了实际需要,同样会产生不必要的功能浪费。目前已经有了政府采购预算要求,但预算总额的控制标准还不明确。
“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标准体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技术、经济瞬息万变,需求与市场供应都在变化。所以,应该根据实际变化情况,分期进行调整。”徐焕东提出,一个科学化的标准体系应该要根据实际操作环境的变化进行完善和调整,确保采购方的有效需求得到最大满足。
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徐焕东建议,可以由政府采购监督主管部门主持,从最常用的、通用的一些产品或服务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配置标准。在常用和通用设备采购方面取得成果之后,再迅速扩展到其他方面,包括工程建设、装修标准等众多的采购内容。
来源: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