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将重装亮相首届文博会
http://www.scbid.com/index.php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23日
20天后,一场文化的旋风即将吹遍云南。
8月9日至14日,整合了中国昆明泛亚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云南玉雕大师作品展、云南昆明动漫节、云南文化创意展、云南民族服装文化节、陶醉中华・彩云之陶艺术节等各类展会的综合性展会――2013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简称“云南文博会”)将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新馆拉开帷幕。
对于致力于打造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谐共融的民族文化宝库、开放包容的国际文化枢纽、实力强大的文化产业基地、以人为本的文化共享家园的昆明来说,首届云南文博会不仅是一场云南文化的盛典,也不仅是一道春城百姓的文化盛宴,更是昆明高扬先进文化的最佳城市名片。
在即将揭开面纱的文博会上,将会出现哪些特色鲜明的昆明面孔?昆明文化产业将会带给人们怎样的惊喜?
亮点1
规模创纪录实现“满堂红”
中国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寻甸天湖岛基地、云南出版集团、云南文投集团、“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昆明小空山木文化艺术创意生态农庄、石林刺绣专营市场等“国字号”和全省各地的“文化龙头”将纷纷亮相,其参展内容之丰富、场馆规模之大、参展商之多,成为本届文博会的一大亮点。
据悉,整合后的文博会会展规模较往年有了较大的提升。“光是由昆明市承办的6号昆明馆面积就达到了8500多平方米,而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馆也有4300平方米。”昆明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普跃英介绍,本届文博会在会展规模上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项目多,在面向各县(市)、区征集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时,出现了很多文化企业抢着参展的火爆场面,招商工作开展仅一个半月,2号创意馆和6号昆明馆的展位基本都被抢购一空,甚至出现了‘爆棚’的现象,彻底改变了过去我们求着企业来参展的被动局面;二是产品多,各县(市)、区已逐渐摆脱‘形象展’的方式,而是开始组织当地代表性强、产业化程度高、生产链条完整的文化企业来参展;三是品牌企业多,目前,各县(市)、区都将组团带来当地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国企、知名文化企业以及省内文化产业龙头机构、企业的组展力度。”
亮点2
创意大赛“搭桥”模式全国首创
“搭建”一个平台、“抢到”一批项目、“激活”一批企业、“发现”一批人才――这是普跃英为本届文博会创意设计大赛设计的最佳模式。
毋庸置疑,在这个“创意为王”的年代,一个好的创意能使文化变得更精彩,也更具有生命力,“但对于正处于行业初期阶段的我们来说,经常面临的就是有创意,没市场;有市场,少创意的尴尬境地。”为了让创意设计与经济增长相结合,通过发展创意设计产业使“昆明制造”早日转变为“昆明创造”,市文产办决定打破旧有格局,为创意设计大赛打造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展会模式。
“过去的创意设计大赛,往往就是设计者的作品在展会结束后就被束之高阁,成了无用之物。究其原因,就在于很多创意设计是与市场脱节的,是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因此,本次创意设计大赛的定位就是要搭建一个文化与产业对接的平台。”普跃英介绍,本次大赛无论是创意活动名称、创意设计需求还是创意设计作品,都是全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的。“目前,组委会共征集到创意设计需求近200个,其中包括富民小水井民族服饰、云南茶文化博物馆全案设计、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征集最浪漫情书活动、中国临潼旅游宣传口号等,涉及服装服饰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民族民间工艺品设计等服务。”根据征集到的各个创意设计需求,组委会将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征集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意设计作品。“文博会期间,创意设计需求企业将从征集到的创意设计作品中挑选符合自己要求的作品,并现场支付版权费用。而设计者也能够将设计理念转化为产品,直接面向市场、公众。通过文化产品的交易,最终实现‘文化创造财富’的目的。”
同时,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馆将致力于突出创意度、突出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重点展示文化创意、新闻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创意设计、新媒体、数字内容及动漫游戏等重点文化产业领域代表行业发展水平的文化企业、产品和项目。“将对获奖作品进行展示,还将举行现场的创意作品制作、儿童创意设计互动活动、新媒体运用的创意设计展示等,我们有信心,2号馆届时将成为展馆中最新奇好玩的展馆之一。”
亮点3
传承人“非遗”展区亮绝活
据透露,本届文博会还在2号馆内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全面展示昆明、云南在非遗保护方面的成果。展会期间,乌铜走银、面塑、龙狮彩扎、糖画、剪纸、撒尼刺绣、瓢画、竹雕等将悉数亮相,而滇式风筝“滇蜂”掌门人戴永庆,微雕大师冉隆泉,“剪花娘子”张月仙,糖画大师程方远,彝族刺绣传承人游定美等我省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也将到现场亮出绝活。
非遗展区将采用多媒体、现场图文等方式,介绍我省、市多项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近年来省、市抢救、保护的一批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因为缺乏经费等原因,非遗传承人大多缺乏市场运作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本届文博会特意设立了‘非遗’展区,免费提供给非遗传承人参展,目的就是为了搭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销平台,挖掘和展示我省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促进民间传统手工艺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打造体现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
在市文产办看来,2号馆的会展模式将更好地体现了昆明文化产业“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产业规模的文化项目,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强调‘交易为王’,为它们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合作的高端平台,帮助其拓展市场空间、壮大产业规模;而对于那些暂时处于处于弱势地位,但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项目,则积极给予其政策、经费方面的扶持,推动其实现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亮点5
14个县(市)区集中亮相昆明馆
五华、盘龙、西山、官渡4个主城区将携手带来最科技、最时尚、最梦幻的新媒体文化产业展示;禄劝、寻甸等少数民族资源丰富的县(市)区,将把本地最地道、最特色的民族文化项目搬上文博会的展示区……
据了解,昆明馆在保持展出内容综合性的同时,将根据各县(市)、区的不同情况,重点展示新媒体、动漫游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等区域内重点文化企业、产品和项目。“整个展馆的创意及构思将抓住14个县(市)区的特点,紧扣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自然的和谐之魅力,以观众为本,展各县(市)区之所长。”普跃英介绍,很多县(市)区都把布展当作一个综合艺术来实施,从视觉、听觉、造型的塑造上来向观众展示各自无穷的魅力。
美食广场打造“舌尖上的云南”
“吃进去,讲出来,才是文化。”在普跃英看来,云南有2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和饮食习俗,加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原材料和饮食沉积底蕴,形成了滇菜“自然、生态”的基本形态。“滇菜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每一道菜肴都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由饮食而衍生的文化也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因此,我们认为,拥有‘文化打底’的滇菜无疑是推广云南、昆明文化的最好先锋军。”
在本届文博会上,组委会将专门在场馆外开设美食专区,引进600多家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美食老字号,汇聚了包括官渡粑粑、手工饵块、过桥米线等最具代表性的云南省内各地的特色美食。
来源:昆明日报
8月9日至14日,整合了中国昆明泛亚民族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云南玉雕大师作品展、云南昆明动漫节、云南文化创意展、云南民族服装文化节、陶醉中华・彩云之陶艺术节等各类展会的综合性展会――2013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简称“云南文博会”)将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新馆拉开帷幕。
对于致力于打造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谐共融的民族文化宝库、开放包容的国际文化枢纽、实力强大的文化产业基地、以人为本的文化共享家园的昆明来说,首届云南文博会不仅是一场云南文化的盛典,也不仅是一道春城百姓的文化盛宴,更是昆明高扬先进文化的最佳城市名片。
在即将揭开面纱的文博会上,将会出现哪些特色鲜明的昆明面孔?昆明文化产业将会带给人们怎样的惊喜?
亮点1
规模创纪录实现“满堂红”
中国云南影视产业实验区寻甸天湖岛基地、云南出版集团、云南文投集团、“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昆明小空山木文化艺术创意生态农庄、石林刺绣专营市场等“国字号”和全省各地的“文化龙头”将纷纷亮相,其参展内容之丰富、场馆规模之大、参展商之多,成为本届文博会的一大亮点。
据悉,整合后的文博会会展规模较往年有了较大的提升。“光是由昆明市承办的6号昆明馆面积就达到了8500多平方米,而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馆也有4300平方米。”昆明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普跃英介绍,本届文博会在会展规模上呈现出三大亮点。“一是项目多,在面向各县(市)、区征集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时,出现了很多文化企业抢着参展的火爆场面,招商工作开展仅一个半月,2号创意馆和6号昆明馆的展位基本都被抢购一空,甚至出现了‘爆棚’的现象,彻底改变了过去我们求着企业来参展的被动局面;二是产品多,各县(市)、区已逐渐摆脱‘形象展’的方式,而是开始组织当地代表性强、产业化程度高、生产链条完整的文化企业来参展;三是品牌企业多,目前,各县(市)、区都将组团带来当地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国企、知名文化企业以及省内文化产业龙头机构、企业的组展力度。”
亮点2
创意大赛“搭桥”模式全国首创
“搭建”一个平台、“抢到”一批项目、“激活”一批企业、“发现”一批人才――这是普跃英为本届文博会创意设计大赛设计的最佳模式。
毋庸置疑,在这个“创意为王”的年代,一个好的创意能使文化变得更精彩,也更具有生命力,“但对于正处于行业初期阶段的我们来说,经常面临的就是有创意,没市场;有市场,少创意的尴尬境地。”为了让创意设计与经济增长相结合,通过发展创意设计产业使“昆明制造”早日转变为“昆明创造”,市文产办决定打破旧有格局,为创意设计大赛打造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展会模式。
“过去的创意设计大赛,往往就是设计者的作品在展会结束后就被束之高阁,成了无用之物。究其原因,就在于很多创意设计是与市场脱节的,是不符合市场需求的,因此,本次创意设计大赛的定位就是要搭建一个文化与产业对接的平台。”普跃英介绍,本次大赛无论是创意活动名称、创意设计需求还是创意设计作品,都是全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的。“目前,组委会共征集到创意设计需求近200个,其中包括富民小水井民族服饰、云南茶文化博物馆全案设计、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征集最浪漫情书活动、中国临潼旅游宣传口号等,涉及服装服饰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民族民间工艺品设计等服务。”根据征集到的各个创意设计需求,组委会将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征集符合企业需求的创意设计作品。“文博会期间,创意设计需求企业将从征集到的创意设计作品中挑选符合自己要求的作品,并现场支付版权费用。而设计者也能够将设计理念转化为产品,直接面向市场、公众。通过文化产品的交易,最终实现‘文化创造财富’的目的。”
同时,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馆将致力于突出创意度、突出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重点展示文化创意、新闻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创意设计、新媒体、数字内容及动漫游戏等重点文化产业领域代表行业发展水平的文化企业、产品和项目。“将对获奖作品进行展示,还将举行现场的创意作品制作、儿童创意设计互动活动、新媒体运用的创意设计展示等,我们有信心,2号馆届时将成为展馆中最新奇好玩的展馆之一。”
亮点3
传承人“非遗”展区亮绝活
据透露,本届文博会还在2号馆内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全面展示昆明、云南在非遗保护方面的成果。展会期间,乌铜走银、面塑、龙狮彩扎、糖画、剪纸、撒尼刺绣、瓢画、竹雕等将悉数亮相,而滇式风筝“滇蜂”掌门人戴永庆,微雕大师冉隆泉,“剪花娘子”张月仙,糖画大师程方远,彝族刺绣传承人游定美等我省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也将到现场亮出绝活。
非遗展区将采用多媒体、现场图文等方式,介绍我省、市多项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近年来省、市抢救、保护的一批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因为缺乏经费等原因,非遗传承人大多缺乏市场运作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本届文博会特意设立了‘非遗’展区,免费提供给非遗传承人参展,目的就是为了搭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销平台,挖掘和展示我省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促进民间传统手工艺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打造体现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
在市文产办看来,2号馆的会展模式将更好地体现了昆明文化产业“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产业规模的文化项目,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强调‘交易为王’,为它们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合作的高端平台,帮助其拓展市场空间、壮大产业规模;而对于那些暂时处于处于弱势地位,但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项目,则积极给予其政策、经费方面的扶持,推动其实现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亮点5
14个县(市)区集中亮相昆明馆
五华、盘龙、西山、官渡4个主城区将携手带来最科技、最时尚、最梦幻的新媒体文化产业展示;禄劝、寻甸等少数民族资源丰富的县(市)区,将把本地最地道、最特色的民族文化项目搬上文博会的展示区……
据了解,昆明馆在保持展出内容综合性的同时,将根据各县(市)、区的不同情况,重点展示新媒体、动漫游戏、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等区域内重点文化企业、产品和项目。“整个展馆的创意及构思将抓住14个县(市)区的特点,紧扣文化与科技、文化与自然的和谐之魅力,以观众为本,展各县(市)区之所长。”普跃英介绍,很多县(市)区都把布展当作一个综合艺术来实施,从视觉、听觉、造型的塑造上来向观众展示各自无穷的魅力。
美食广场打造“舌尖上的云南”
“吃进去,讲出来,才是文化。”在普跃英看来,云南有2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风俗习惯和饮食习俗,加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原材料和饮食沉积底蕴,形成了滇菜“自然、生态”的基本形态。“滇菜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每一道菜肴都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由饮食而衍生的文化也多如牛毛,数不胜数。因此,我们认为,拥有‘文化打底’的滇菜无疑是推广云南、昆明文化的最好先锋军。”
在本届文博会上,组委会将专门在场馆外开设美食专区,引进600多家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美食老字号,汇聚了包括官渡粑粑、手工饵块、过桥米线等最具代表性的云南省内各地的特色美食。
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