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地区:-
-
所属行业:-
-
截止时间:2011-09-10
当成渝经济区日渐崛起,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时,距离重庆城区仅90公里的广安市邻水县,更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发挥良好的地缘优势,“大做重庆配角经济文章,全力推进全县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凭借地缘、交通、资源“三大优势”,邻水县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倾力打造工业配套、特色农产品和休闲旅游“三大基地”,在显露出“桥头堡”实力的同时,更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热土。
走进邻水,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面向重庆发展“配角经济”的思路让人记忆深刻——
“三大优势”衍生出的“好文章”
发挥地缘、交通、资源“三大优势”,邻水县中小企业瞄准重庆,借助重庆经济的辐射能力,大力发展配角经济,着力培养为重庆大企业、大集团的配套经济,写出了一篇篇中小企业发展的“好文章”。
“邻水没有一家大型企业,要建设川东经济强县,实现‘弯道超车’,必须借力重庆大市场,大力发展‘配角经济’,以中小企业唱大戏。”早在2006年,邻水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曾长东在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大会上,就发动了中小企业这个驱动县域经济加速推进的强力“引擎”。
“中小企业兴,则县域经济兴”。一组数据显示了发展思路的成效:2008年邻水县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3年居广安市首位,850余家中小企业实现的增加值是8年前的22倍。尽管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该县今年一季度仍然引进投资项目48个,同比增长95.2%。
这个位于我省丘陵地区的县城,如何实现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又如何壮大县域经济的总量?
邻水敲定县域经济发展的全新方略——充分发挥地缘、交通、资源“三大优势”,全方位融入重庆经济。
邻水与重庆山水相连,是我省距重庆市主城区最近的县,达渝、沪蓉高速公路交汇,县城到重庆主城区仅需40分钟车程。当前着力打造的成渝经济区又为邻水的发展带来新机遇。与此同时,邻水本身资源优势突出,已探明和发现煤、石灰石、天然气等矿产达27种;盛产优质稻米和脐橙、西瓜、生猪、水禽等特色农产品,是全国商品粮供应基地、瘦肉型肉猪基地、全省优质脐橙基地。工农业产品主要面向重庆市场,有“小车跑成都,大车跑重庆”的传统。
围绕资源、地缘和交通优势,邻水有个“一二三四计划”:即邻水产的农副产品,10%销往重庆市场;20%的“邻水造”,通过重庆出口;30%的邻水工业品为重庆企业量身定做;40%的游客来自重庆或从重庆转道邻水。
“邻水要像昆山做上海文章那样做好重庆文章,必须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筑牢更加坚实的平台,抢占川东经济发展制高点。”这是县委副书记、县长尹黎明的心声。
“配角经济”的文章由此拉开。全县充分发挥紧邻重庆的地缘优势,全力打造重庆工业配套、特色农产品供应、旅游休闲度假“三大基地”。
目前,该县机械、能源、建材、农产品加工、轻纺等五大支柱产业的850余家中小企业正在这片热土上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全县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28.8亿元;国、地税收入实现“双过亿”,超过3亿元;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3年居广安市首位;综合目标考核15年来首次在全市“夺魁”。
“三大突破”中小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邻水着力在配套重庆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全民创业上求突破,全县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也正是“三大突破”的强力助推,邻水中小企业的发展迅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重庆隆创动力有限公司整体搬迁至邻水,已成为该县乃至广安市机械加工产业的“领头羊”;川东麻纺有限公司从永川来到邻水,迅速发展成四川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低,政策环境好”,成为许多重庆企业看好邻水的重要原因。2000年以来,长龙药业、勇鹏食品、利达电机等近300户来自重庆的中小企业入驻邻水。
不难看出,承接产业转移是邻水实现中小企业发展总量突破的重要砝码之一。邻水县相关负责人介绍,30平方公里的邻水工业集中发展区恰是为承接重庆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产业转移的良好平台。如今,高标准建设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以汽摩配件为主的机电园、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园、以毛针织品和棉麻制品为主的轻纺工业园,“一园一特色,一园一产业,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入驻的60多户企业,60%以上来自重庆或为重庆企业配套。
总量上的突破不可小觑。扩大中小企业总量,引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来自存量的激发。全民创业工作的重大突破,功不可没。
邻水充分利用民间资金,激发全县人民创业热情,掀起全民兴办企业的高潮。不仅如此,回引工程也收效明显,通过建立乡友信息库,定期开展在渝老乡联谊会、座谈会,在乡友众多的重庆、广东等地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等形式,已回引投资8000万元的也美电器、投资3000万元的盟欣皮具等乡友企业10余家,回引毛针织企业200余家,大大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今年,该县又确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思路,把主要精力放在重庆、广东及浙江等地区,着力引进中小企业项目,力争全年引进中小企业项目100个,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
“三大保障”力挺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强化政策保障、要素保障和环境保障,大力拓展政策空间,消除要素瓶颈,优化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中小企业引入后,应该强化哪些服务?扶持起来的中小企业如何引导其快速发展?面对量与质的同步要求,邻水县政府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打造良好软环境,力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政策是中小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软环境”之一。为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政策保障,该县专门出台《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扶持办法》、《毛纺织业扶持办法》等政策办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一定金额的新建或技改项目,由财政给予较大力度的贴息补助。
与此同时,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从重庆转移而来的问题,该县还借鉴重庆在税收政策上的做法,做到税收返还等方式与重庆一致。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奖,从经济激励、舆论引导等多方面鼓励扶持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设立企业贡献奖,对生产效益好、安全无事故、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实行重奖。
要素保障方面,则着力破解资金、土地、能源、人才等发展难题,推动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向中小企业倾斜。在资金投入上,每年工业集中区内土地经营的全部净收益和城市土地经营收益的50%用于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年均投入资金达1亿元以上,并建立银政企定期联系制度,成立担保公司,为企业信贷融资搭建良好平台;在工业用地上,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盘活存量土地,用好增量土地,每年为中小企业发展储备土地2000亩以上;在能源调度上,县内煤矿优先满足中小企业用煤;同时加快建设出川入渝的6条通道,对连接重庆的断头路进行了修复,构建起快捷的运输通道,节约了企业运输成本;注重人才储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学校,实施政企联合培训计划。
不仅如此,强化环境保障。狠抓机关效能建设,健全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全面优化“高诚信、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务环境。
巢好自有凤来栖。今日的邻水,一个功能齐、规模大、环境优的中小企业发展“大平台”,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投资者。仅2008年,全县就引进项目102个,其中工业项目57个,到位资金17.96亿元。
如今,在成为全省首批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之后,邻水新的发展目标又已经锁定:力争用5年时间,园区建设面积达10平方公里,发展中小企业80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户,产值翻两番。
快评
2009年5月初,“渝邻合作桥”对接会和川渝部分友好商会合作峰会先后在邻水召开,共签约项目投资1.7亿元;5月底,邻水还与长寿、垫江、渝北等重庆区(县)达成交通项目对接共识,年内将新建6条出川入渝通道;6月,从重庆引入的天元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新厂房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安装,100亿粒药用胶囊生产线将在7月底试生产……
著名经济学家林凌评价,这是典型的区域性经济发展模式。在众多中小企业看来,这是一块成长的热土。
2009年,邻水围绕紧邻重庆这一优势,壮大中小企业发展数量,提升中小企业发展质量的步伐越来越大。这是丘区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着力自身挖潜,发展中小企业的有益经验。
在数量突飞猛进的同时,邻水通过强化保障、创新机制、创造环境等种种举措,逐步培养本土的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让中小企业发展的质量也一路领先。
随着我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不断推进,随着成渝经济区核心城市的不断发展,有着准确定位和发展思路的邻水,定能谱写出更加动人的中小企业发展篇章!
来源: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