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化改革工作,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敢作敢为,在这项工作中始终走在了各省前列。早在前年,云南就已实现“一网三平台”全面上线。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州(市)、县(市、区)三级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构建成“一张网全覆盖、一套制度规范、一库专家共享、一省数据汇聚、一本证书通用、一个系统监控”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六个一”的“云南模式”。
完善而科学的“六个一”
统一设计规划,建成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标准不一的弊端,真正达到“一张网全覆盖”,交易项目全省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全面取消平台服务收费,制定出一套全省分类统一的电子交易实施细则、文件标准范本、评标评审办法、远程异地评标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用“一套制度规范”规范电子化交易流程;通过建成全省统一的综合评标专家库,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一库专家共享”;省、州市、县三级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统一汇聚和公开,并与政务服务、投资项目审批、行业监管、信用管理等平台实现数据交互共享。一网发布、一网通查,全省交易信息“一省数据汇聚”;在全省任意一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注册一次企业信息、办理一张数字证书,交易主体即可在全省各地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全省“一本证书通用”;建成行政监督平台,以交易流程为主线,对交易活动实行全流程监控、预警,构建了“纵向层层有监督、横向处处有制约”的网格化风险防控体系。全省形成“一个系统监控”的有力格局。
“六个一”力促交易工作提速提效
云南省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六个一”的实现,彻底改变了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建设滞后、电子化水平不高的局面,有力促进了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公平公正、阳光透明,高质高效运行。“六个一”的实现,大幅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综合服务费、交易服务费等所有涉企收费得到全面取消,每年可为市场主体减轻负担1.28亿元;“六个一”的实现,有效统一和规范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制度标准。全面清理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及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规范性文件,共废止79件、修改102件,为形成全省统一开放的市场奠定了基础;“六个一”的实现,大幅提升了平台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全面推行平台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办事效率显著提高,企业、群众办事成本大幅降低;“六个一”的实现,有效聚合监管力量。实现了交易活动网上全程留痕、可追溯,为各级各部门依法实施监督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保障;“六个一”的实现,全省优质专家资源实现共用共享。大幅提高省级优质专家资源在全省范围的利用率,州(市)和县级原有专家库资源匮乏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六个一”的实现,从源头有效防治评标阶段廉政风险。通过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行远程异地评标“双随机”(全省优质专家“一库”管理、统一随机抽取,评标场地根据专家所在地统一随机调配)常态化,有效将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与评标专家从地域上进行隔离,斩断利益链条。目前全省已部署170个远程异地评标室、1023个工位,部署率为100%。
“云南模式”成效初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云南在交易平台深化改革工作结出累累硕果。据悉,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项目作为2018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南省十佳优秀案例被推荐参展,并作为各省区典型代表受邀参展“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论坛。该项目还是首家通过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最高三星级认证的省级平台,同时通过了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三级等级保护备案。
截至目前,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成效显著,已实现纵向上联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步覆盖全省16个州市及各县市区交易中心,横向与政务服务、信用信息、行业监管等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全省范围内纵向贯通、横向互联,规范统一的全覆盖、全类型、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充分体现了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的“建起来”“联起来”“用起来”的目标。
改革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据了解,在交易平台创新升级方面,云南省将在大数据应用的“深入化”、监督过程的“智慧化”、评标过程更加“智能化”和交易金融“便捷化”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攻关,以“四化”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深化改革工作。
来源:今日公共资源信息网 根据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汇编整理,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