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探索公共资源阳光交易 确保灾后重建项目安全
https://www.scbid.com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11日
新华网四川频道7月9日电(本网记者 党文伯)2008年“5.12”地震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面临史无前例的灾后重建重任。为确保项目、资金、干部安全,阿坝州2009年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改变了过去“中介不公”的问题,确保了4000多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的顺利推进,形成了特有的公共资源交易阿坝经验。
2009年7月26日,在距离震中映秀不足10公里的水田坪安置中心,阿坝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运行,这是全国第一家在少数民族自治州成立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据阿坝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龚明介绍,阿坝州将原分属州政府的四个管理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土地交易中心和国有产权出让中心统一整合。并要求全州13个县和州级部门工程施工200万元以上项目,政府采购50万元以上项目,所有土地(矿权)招拍挂出让,国有产权50万元以上的交易,一律纳入中心由政府自行公开招标,避免了传统招标代理机构存在的“中介不中”弊端。
阿坝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杨彬告诉记者,为确保交易活动在阳光下运行,交易中心首先想办法激发潜在投标人参与竞争积极性,对项目报名、交纳保证金、评审专家抽取实行严格保密,并单独设立了招标报名室和保证金缴退室,实行专人负责。
其次,为净化招标市场,交易中心建立了不良行为通报平台,4年来已发布不良行为记录公告43期,禁止32家企业1—3年内道阿坝州参加投标活动。
同时,为把招投标过程中人为影响招标过程因素降到最低,交易中心全面实施网上招标。采用招标文件网上发布、网上招标报名和下载标书、网上缴纳和自动退还投标保证金等功能。
2010年,交易中心创新“经评审的合理低价抽签中标办法”,将原有招投标靠排名顺序确定中标,改为由专家认定的相应技术条件下、在合理地低价范围内,所有投标方都进入备选范围,最终在所有投标方共同监督下采用摇号的方法确定中标方,有效制衡了专家的自由裁量权,有效防止恶意、低价抢标等现象的发生。
龚明说,为实现公共资源买卖行为依法、廉洁,同时高效运行。阿坝州还特地设立监督委员会,并下设招管办和招监办,将决策权、监管权、执行权相互分离,根除了政府招标管办不分,多头管理的体制性障碍。
据了解,2009年7月成立至今,交易中心已累计组织完成各类交易4143项,总交易额约183.66亿元,节约资金约27.26亿元,国有资产增值约2.63亿元。
“赢得开心,输得服气。”这句普通的话语是许多投标企业参与竞争后的真实感受,而让阿坝州各业主单位满意的是成本节约。
不久前刚委托交易中心代为招标的阿坝州公路管理局棉茂公路项目技术组组长马兴海告诉记者,自己目前负责的这个灾后重建项目由国家投资,工程预算控制价为4.2个亿,最终在交易中心以4.07个亿完成招标。
“我们觉得这种招标模式确实不错,交易中心是通过合理低价确定中标。而之前委托中介时虽然也有低价中标,但那是没有底线的低价。”马兴海说。“施工单位始终要以赚钱为目的,很多低价工程很容易偷工减料,合理低价中标可以帮助我们业主单位有效控制项目的投入,现在交易中心负责招标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四川路桥公司棉茂线项目经理杜明说,阿坝的招标模式,首先杜绝了施工企业间恶性的竞争。现在施工企业的门槛普遍比较低,稍微有点资质的企业都可以参与投标。这样一来就有一些企业采用恶意低价方式拿到项目,这对我们这些保质保量参与竞争的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
同时,交易中心规范了各类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方法,杜绝了招投标阶段的暗箱操作。现在,很多工程都有人去设法围标,这种模式让我们轻松了很多。“之前我们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成本,投标需要到处找人托关系,而现在就算我们找到了领导去打招呼也没有用”杜明说。
“中介机构投标完就不管工程了,交易中心还要全程跟踪工程,协调业主和施工方履约合同。中介机构以利为目的,交易中心是以服务为目的。公共资源交易的投标方式让人很满意,想找熟人疏通几乎是不可行的,这样的环境下投标赢得开心,输得服气!”一位参与投标的企业老总对记者说。
来源: 新华网四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