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讯(驻余杭记者 王丽娟 通讯员 陆冀 李帆)串标、围标、挂靠、卖标……这些现象是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干扰工程建设行业健康发展的“顽疾”。都市新区余杭处于城市化的攻坚阶段,公共资源交易多、民间投资项目多,同样曾深受这些顽疾的困扰。
最近,从余杭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传来好消息:通过强化联动机制,健全招投标诚信体系,多部门合力推进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两场联动”,上述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余杭的建筑市场秩序正在进一步规范中。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现场行为和市场行为的监管,自去年4月开始,余杭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余杭住建局等联手在全区范围内实行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联动管理,即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施工质量、安全文明行为、市场行为进行诚信评价,并将诚信评价结果运用于政府投资建设施工项目的招投标评分中。
也就是说,此前在余杭的招投标过程中,投标单位综合得分等于商务报价得分,“两场联动”实施后,投标单位综合得分等于商务报价得分加上企业诚信评价总分,再乘上联动系数。这个企业诚信分的设置,改变了原先将商务报价作为中标候选人排序的唯一标准,意味着投标人递交投标文件的同时也无形中递交了一份企业的诚信档案,且此份诚信档案有可能会影响到所投项目的中标概率。
比方说,今年余杭就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工程中标价达1.6亿元的政府投资项目,竞争比较激烈。在招投标过程中,有5家单位商务报价非常接近,最终其中一家企业因为诚信评价分相对较高而获胜。
为了让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发现自身问题,改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建筑施工企业相互了解和促进,余杭的建筑施工企业诚信评价结果按月动态调整,并在余杭公共资源交易网、余杭区建筑工程招标网等平台公布。
依托诚信评价体系,余杭建设工程领域实施“两场联动”一年多来,累计诚信评价企业565家,其中诚信评价加分企业45家,诚信评价扣分企业23家,招标联动项目552个;各部门累计对18家涉及串通投标、弄虚作假、扰乱招投标秩序、隐瞒真实情况的违法违规行为给予计分、通报批评、没收投标保证金、暂停市场行为等处罚;针对招投标过程中的不良行为,约谈企业负责人115人次,起到有效监督震慑效应。
来源: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