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立足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将信用体系深度融入招标投标全流程,创新建立“信用+招标投标”机制,通过全流程监管、异地评标、政策扶持等措施,为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提供了全新思路与实践样本。
“信用+招标投标”离不开信用信息的赋能,天祝县依托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打破部门与区域壁垒,归集企业基本信息、奖惩记录等海量数据,构建起跨部门、跨区域的信用信息“一张网”。同时,天祝县创新实施分级分类动态监管,对信用优良企业提供简化流程、减免保证金等便利,对失信企业加大抽查力度,形成“奖优罚劣”鲜明导向。
在“信用+招标投标”机制中,“信用承诺制”成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关键一环。企业以承诺书代替部分证明材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通过智能核验技术对虚假承诺“零容忍”,让“诚信守诺”的企业更好“轻装上阵”。
在招投标实践中,信用档案成为企业的“通行证”,投标企业提交专用信用报告,信用评分与技术标、商务标共同构成评审“金标准”。信用良好的企业可获得评标加分,而存在拖欠工资、合同违约等失信行为的企业将被限制投标资格,从而倒逼企业强化自律、加强管理。
面对“熟人评标”“地域壁垒”等长期困扰招标投标领域的难题,天祝县引入标准化远程异地评标平台,通过“同框联动”交流、变声答疑技术和无死角监控,实现专家“云端”协作,确保了评标的公正性与透明度。
同时,借助人脸识别“云签”登录、电子签章认证等技术,异地专家可跨区域完成身份核验、文件签署等流程,构建起“物理隔离、数字联通”的阳光评标新模式。这一变革不仅提升了评标效率,更将项目平均招标周期从25天缩短至15天,为项目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
“信用+招标投标”机制聚焦民营企业关切,为企业切实节省成本。数据显示,2024年企业平均投标成本降低35%,甘肃木天建设等民营企业在多个项目评标中获得信用加分,成功中标农村公路水毁灾后修复、“五必上”隐患治理、危桥改造等民生工程项目,民营企业参与县域重大项目建设的渠道持续拓宽,市场主体获得感显著增强。
随着“信用+招标投标”机制的深入推行,信用这一“软实力”正在不断转化为发展“硬支撑”,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天祝县将继续深化“信用+招标投标”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与奖惩机制,为构建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而不懈努力。(王恒尚)
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