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政府采购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https://www.scbid.com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12日
项目名称:
影响政府采购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
所属地区:-
-
所属行业:-
-
截止时间:2011-09-10
影响政府采购效率的因素可以说无所不在,从采购的过程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采购计划性不强,规模效益难以形成
目前,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对政府采购预算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对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重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简单粗糙。如:对采购预算金额的确定不是以“市场价”为参照依据,而是人为地以一个整数来估算;对政府采购政策不了解,存在乱报、乱编等行为,一些明显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却不列入政府采购,致使政府采购工作很难从总量上把握和预见全年政府采购计划,造成政府采购预见性差,采购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部分单位项目采购缺少计划性,导致采购的随意性增强,“即采即购”现象十分普遍,造成政府采购项目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采购过程干预多,采购方案举题不定
在政府采购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部分采购人在提交预算和计划时很被动。如果项目批给了集采机构,采购人会突然变得异常活跃起来,在采购的各个环节,都能看到采购相关人员的身影。在确定方案时,有的采购人可能对采购方案所涉及的设备进行选型,与个别供应商接触后,采购人就把设备选在该供应商所经销、代理或者有竞争力的产品范畴内。
在编制招标文件时,无论是规定资格要求、资质要求、技术要求、商务条款,还是选择评标原则、办法、标准,采购人总想千方百计加进自己的倾向性意见。在评标阶段,采购人代表往往采用一定的方式干扰或怂恿专家进行倾向性打分。甚至在信息公布环节,采购人也以拒绝确认评审结果等方式阻碍信息发布。还有提前向供应商透露评审专家名单等。这些做法都或多或少干扰了采购程序的顺利进行,直接影响了政府采购的效率。
履约时随意变更合同,借故拖延付款
在招标工作结束后的合同签订阶段,变更合同是采购人经常做的事情。个别采购人与供应商串通一气,履约时随意变更采购合同。在提需求时,把配置规定得非常高。但到实际交货时,却接受供应商的低配置产品附加其他商品,或干脆卖供应商一个人情,接受其低配置产品。有的供应商交付的货物中混有假货,有的设备中干脆“搭配”旧配件,采购人验收的时候不认真,甚至走过场,没有验收,所以也没有发现问题,等到用一段时间出现问题时,就开始抱怨。有的采购人在付款环节不能按合同如期付款,尽管有些地方已经实行了集中支付制度,但采购人在对方已经履约后,就是迟迟不提交支付令,理由是财政不会少你的货款,迟早会支付。这样,不仅影响了政府采购效率,而且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声誉。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采购计划性不强,规模效益难以形成
目前,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对政府采购预算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对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重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简单粗糙。如:对采购预算金额的确定不是以“市场价”为参照依据,而是人为地以一个整数来估算;对政府采购政策不了解,存在乱报、乱编等行为,一些明显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却不列入政府采购,致使政府采购工作很难从总量上把握和预见全年政府采购计划,造成政府采购预见性差,采购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部分单位项目采购缺少计划性,导致采购的随意性增强,“即采即购”现象十分普遍,造成政府采购项目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采购过程干预多,采购方案举题不定
在政府采购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部分采购人在提交预算和计划时很被动。如果项目批给了集采机构,采购人会突然变得异常活跃起来,在采购的各个环节,都能看到采购相关人员的身影。在确定方案时,有的采购人可能对采购方案所涉及的设备进行选型,与个别供应商接触后,采购人就把设备选在该供应商所经销、代理或者有竞争力的产品范畴内。
在编制招标文件时,无论是规定资格要求、资质要求、技术要求、商务条款,还是选择评标原则、办法、标准,采购人总想千方百计加进自己的倾向性意见。在评标阶段,采购人代表往往采用一定的方式干扰或怂恿专家进行倾向性打分。甚至在信息公布环节,采购人也以拒绝确认评审结果等方式阻碍信息发布。还有提前向供应商透露评审专家名单等。这些做法都或多或少干扰了采购程序的顺利进行,直接影响了政府采购的效率。
履约时随意变更合同,借故拖延付款
在招标工作结束后的合同签订阶段,变更合同是采购人经常做的事情。个别采购人与供应商串通一气,履约时随意变更采购合同。在提需求时,把配置规定得非常高。但到实际交货时,却接受供应商的低配置产品附加其他商品,或干脆卖供应商一个人情,接受其低配置产品。有的供应商交付的货物中混有假货,有的设备中干脆“搭配”旧配件,采购人验收的时候不认真,甚至走过场,没有验收,所以也没有发现问题,等到用一段时间出现问题时,就开始抱怨。有的采购人在付款环节不能按合同如期付款,尽管有些地方已经实行了集中支付制度,但采购人在对方已经履约后,就是迟迟不提交支付令,理由是财政不会少你的货款,迟早会支付。这样,不仅影响了政府采购效率,而且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声誉。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