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年:西部大开发构筑一批“高地”
http://www.scbid.com
发布日期:2011年12月07日
项目名称:
新十年:西部大开发构筑一批“高地”
-
所属地区:-
-
所属行业:-
-
截止时间:-
●“新十年”是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 西部地区一方面要规范推进资源开发,另一方面要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资源开发增值、增效。
●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有关西部地区重点开发区域的定位,将呼包鄂榆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天山北坡地区等重点开发区域打造成为西部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高地。
● 进一步解放思想,力争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自主创新领域有所突破,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来,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社会事业、民族地区发展、人才开发、改革开放等都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民生领域尤为明显,为改善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缓解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起到了很大作用。下一个十年,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大开发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其中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面明确提出要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如果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是西部地区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那么下一个十年将是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改善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各种制约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为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相继建成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和大型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瓶颈问题,同时,也为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提供了条件。此外,西部地区的饮水安全、送电到乡、油路到县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为西部地区中小城镇集聚产业和人口创造了条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会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变,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重视,将有利于西部地区实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
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生态类型丰富,生态环境整体比较脆弱,承担着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为了加强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国家先后启动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大力增加和恢复林草植被,使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减轻,长江上游、黄河上游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近几年,国家还在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并在三江源等特殊生态地区进行了先行试点。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更是为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在财税、政绩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措施。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不仅为西部地区加强生态建设提供了资金来源渠道和政策环境,而且随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也为西部地区生态的资源化和产业化创造了条件,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与生态保护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国家对资源开发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将会使西部地区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方面获得更大的收益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资源开发的税费机制、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补偿机制、后续(接替)产业发展扶持机制等还不完善,西部地区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开发,但收益不是太大,资源开发地在资源枯竭后往往还会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社会问题凸显、后续产业发展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国家积极探索并稳步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发展,力图使资源所在地能够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获得较大收益,并能通过资源开发促进资源所在地持续健康发展。
在西部的特色优势产业中,资源产业占据很大比重,而且在今后一段时期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资源开发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一方面会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也会使西部地区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断推进为扩大西部内需市场提供了条件
西部地区是我国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但是由于人均收入低、社会保障滞后,这一潜在的需求市场很难转化为有效的需求市场。为了推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了对西部地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实施了一批重大的民生工程项目,城乡和区域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发展水平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断推进、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以及当地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都将扩大西部地区的有效内需市场,为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澄清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四大产业基地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
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要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变。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很大,不仅对于西部而且对于整个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西部地区一方面要规范推进上述资源开发,另一方面要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资源开发增值、增效。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要充分依托其既有产业的基础,促进既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西部地区是我国军工企业、央企、国防企业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这些企业有不少与装备制造业具有密切的联系,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会对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拉动作用。此外,西部地区还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努力,力争在下一个十年的西部大开发中,将西部地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产业集群
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要采取“空间集中、产业集群、发展集约”的发展模式,依托当地的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中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努力打造产业集群。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有关西部地区重点开发区域的定位,将呼包鄂榆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天山北坡地区等重点开发区域打造成为西部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高地,增强这些地区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
针对西部地区产业链条较短、集群化程度不高的现实,今后应下大气力调整产业的组织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中介协助为原则,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与产业组织合理化为主线,以西部地区下一个十年开发为契机,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形成上、中、下游和其他相关产业相衔接、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区域聚集形态。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高起点、高标准发展。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争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自主创新领域有所突破,为自身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密切产学研间的协作,推动科技经济结合以及军民结合,以自主研发制造为主,在局部地区、局部领域优先做强,辐射带动整个区域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强强联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营造一个非公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体制环境,支持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高技术产业领域。
不断完善市场环境,促进多元融合发展
针对西部地区央企、军工和国防企业多,与属地之间融合度差的现实,不断完善市场环境,促进西部地区产业多元融合发展。推进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用、企业与属地院校等相关资源的整合,把各方面的力量和优势集中起来,形成多元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构建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高地。
一是理顺中央企业、军工企业、国防企业与属地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在财税、土地、人才、科技等方面能有所突破,破除西部地区中央企业与属地之间的种种藩篱,形成互利共赢、一体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借军转民的契机,积极推进西部地区相关产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发展。
三是积极推进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在保障国防安全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鼓励民间资本、外资进入,通过借力发展,拓宽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
四是积极参与国内国外合作,推进市场的多元化。西部地区要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洽谈会(博览会)、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与国际以及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一方面通过合作强化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另一方面也借助合作,扩大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市场空间。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 西部地区一方面要规范推进资源开发,另一方面要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资源开发增值、增效。
●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有关西部地区重点开发区域的定位,将呼包鄂榆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天山北坡地区等重点开发区域打造成为西部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高地。
● 进一步解放思想,力争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自主创新领域有所突破,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来,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特色优势产业、社会事业、民族地区发展、人才开发、改革开放等都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民生领域尤为明显,为改善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缓解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起到了很大作用。下一个十年,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大开发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其中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面明确提出要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如果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是西部地区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那么下一个十年将是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改善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各种制约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为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相继建成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国道主干线西部路段和大型水利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瓶颈问题,同时,也为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提供了条件。此外,西部地区的饮水安全、送电到乡、油路到县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为西部地区中小城镇集聚产业和人口创造了条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会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变,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国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重视,将有利于西部地区实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
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生态类型丰富,生态环境整体比较脆弱,承担着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为了加强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国家先后启动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大力增加和恢复林草植被,使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减轻,长江上游、黄河上游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近几年,国家还在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并在三江源等特殊生态地区进行了先行试点。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更是为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发展指明了方向,并且在财税、政绩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措施。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不仅为西部地区加强生态建设提供了资金来源渠道和政策环境,而且随着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也为西部地区生态的资源化和产业化创造了条件,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与生态保护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
国家对资源开发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将会使西部地区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方面获得更大的收益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资源开发的税费机制、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补偿机制、后续(接替)产业发展扶持机制等还不完善,西部地区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开发,但收益不是太大,资源开发地在资源枯竭后往往还会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社会问题凸显、后续产业发展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国家积极探索并稳步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发展,力图使资源所在地能够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获得较大收益,并能通过资源开发促进资源所在地持续健康发展。
在西部的特色优势产业中,资源产业占据很大比重,而且在今后一段时期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资源开发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一方面会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也会使西部地区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断推进为扩大西部内需市场提供了条件
西部地区是我国一个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但是由于人均收入低、社会保障滞后,这一潜在的需求市场很难转化为有效的需求市场。为了推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了对西部地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实施了一批重大的民生工程项目,城乡和区域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发展水平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断推进、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以及当地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都将扩大西部地区的有效内需市场,为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澄清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建设四大产业基地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
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要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变。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很大,不仅对于西部而且对于整个国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西部地区一方面要规范推进上述资源开发,另一方面要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资源开发增值、增效。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要充分依托其既有产业的基础,促进既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西部地区是我国军工企业、央企、国防企业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这些企业有不少与装备制造业具有密切的联系,这些产业的发展将会对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拉动作用。此外,西部地区还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努力,力争在下一个十年的西部大开发中,将西部地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产业集群
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要采取“空间集中、产业集群、发展集约”的发展模式,依托当地的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中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努力打造产业集群。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有关西部地区重点开发区域的定位,将呼包鄂榆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天山北坡地区等重点开发区域打造成为西部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高地,增强这些地区集聚产业和人口的能力。
针对西部地区产业链条较短、集群化程度不高的现实,今后应下大气力调整产业的组织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中介协助为原则,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与产业组织合理化为主线,以西部地区下一个十年开发为契机,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形成上、中、下游和其他相关产业相衔接、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区域聚集形态。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切实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高起点、高标准发展。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紧紧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争在转变发展方式和自主创新领域有所突破,为自身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密切产学研间的协作,推动科技经济结合以及军民结合,以自主研发制造为主,在局部地区、局部领域优先做强,辐射带动整个区域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强强联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营造一个非公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体制环境,支持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高技术产业领域。
不断完善市场环境,促进多元融合发展
针对西部地区央企、军工和国防企业多,与属地之间融合度差的现实,不断完善市场环境,促进西部地区产业多元融合发展。推进中央与地方、军工与民用、企业与属地院校等相关资源的整合,把各方面的力量和优势集中起来,形成多元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构建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高地。
一是理顺中央企业、军工企业、国防企业与属地之间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在财税、土地、人才、科技等方面能有所突破,破除西部地区中央企业与属地之间的种种藩篱,形成互利共赢、一体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是借军转民的契机,积极推进西部地区相关产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发展。
三是积极推进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在保障国防安全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鼓励民间资本、外资进入,通过借力发展,拓宽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渠道。
四是积极参与国内国外合作,推进市场的多元化。西部地区要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洽谈会(博览会)、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与国际以及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一方面通过合作强化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另一方面也借助合作,扩大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市场空间。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