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体验机器招标,没想到云南、重庆、福建等多家外地企业都来参加投标,希望机器给我们选出符合资质、性价比高的中标企业。”9月5日上午,在益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南县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项目开标,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284家企业激烈竞标,该馆馆长钟浩颇感意外。
在“机器管招投标”系统中,借助AI人脸识别、远程解密等先进技术,5分钟内即可核实招投标过程中有无串标围标行为,15分钟内项目完成开标,进入评标环节。投标企业信息持续滚动,机器依据招标文件要求,借助系统智能识别匹配功能,自动对比投标公司的资质、商务、技术等信息并打分,在284家企业中遴选出中标企业。经专家评标后,短短3个多小时,开标结果正式公布,一家外地公司中标。
从招标、投标到中标、合同签订,全流程由机器管控,这是益阳市“机器管招投标”工作的一个场景。今年1月,益阳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启动“机器管招投标”改革工作。该系统借助数字化技术,将招投标规则和流程转化为系统可以识别的考核指标,通过智能系统自动生成招标文件,实现投标审核、智能评标全流程监管,所有电子资料可以永久保存、追溯。
4月初,益阳市第一个项目实现全流程机器评标。同时,益阳市在全省率先构建基于DeepSeek算力底座的智能服务体系,建成覆盖政策法规、操作指引等6大类知识库智能应答系统,为招标人、代理人等提供24小时在线答疑服务。7月底以来,益阳市施工、施工设计总承包、设计、监理、货物、服务类招标项目进入“机器管招投标”全量试运行阶段,推动招投标从“人工管理”向“数智管控”转型。
益阳市一家企业招标代理罗女士介绍:“以前招标文件的模板不够规范全面,招标人员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可能存在主观设置相关条件的空间,影响公平竞争。”为此,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要求,上线“机器管招投标”系统。该系统聚焦招标文件范本制作这个源头,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程类别,制定评标办法、评标文件等统一模板,公路、水利、交通、环保等重点行业的招标文件均已模板化、规范化。招标文件编制由原来的招标人自主编辑变为机器自动牵引生成,大幅压缩评标专家的自由裁量空间,从源头上遏制人为干预招投标乱象。依托全省综合评标专家库资源,评委抽取范围打破地域限制,推行“不见面三随机”抽取专家机制,推动评标环节更加透明。
随着“机器管招投标”工作铺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投标人在线上开标大厅参与投标,不少外地企业靠实力在益阳市拿下项目。近日,益阳高新区东部片区地下管网改造建设项目EPC远程项目启动招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1家企业参与竞标,最终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成功中标。
为规范交易行为,益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现场管理,出台《场内违法违规和违反现场管理行为负面清单》,完善修订交易规则25项,细化代理机构、综合评标专家违法违规行为界定,覆盖招投标项目开评标全过程,确保以制度管人管事。
当前,益阳市已按照省里要求全面完成试运行任务,正强力推进系统优化升级,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已初步实现依靠机器管范本、管招标、管投标、管评标、管监督组织的目标。截至目前,已有64宗“机器管招投标”项目完成开评标,成交金额13.9亿元,节支率16.70%,项目评标时间平均缩短2小时,招投标不过夜成为常态。
来源:益阳日报全媒体 作者:刘美玲 刘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