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市场壁垒,金寨县财政局严守事前、事中、事后“三关”,以全流程闭环监管夯实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根基,切实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事前严审采购文件,拒绝“量身定制”。聚焦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落地,将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等政策执行情况纳入必审范畴;对标行业强制性标准,细致核查资格条件、评审因素与项目实际的契合度;重点排查是否存在限制供应商注册资本、资产总额、特定地域业绩、奖项等歧视性条款;严格核验所设证书颁发机关的合法合规性,如在营养餐采购中发现某事业单位因违规销售食品安全相关证书被撤销,第一时间督促采购人和代理机构修正招标文件相关条款,从源头上铲除不公隐患。
事中紧盯合同签订,严防权责偏离。强化时效刚性约束,推动采购人、中标(成交)供应商在7个工作日内依法签订合同,对临期项目专人督办;深化合同条款审查,逐条比对招标文件与合同文本,严禁以增设额外义务、变更付款条件等方式弱化采购人责任;坚决遏制以考察供应商、检测样品等名义进行的变相二次评审,除“分值汇总错误、评分超出范围”等法定重新评审情形外,严禁更改评审结果,坚守程序公正底线。
事后强化投诉查办,提升治理效能。组织双方现场质证,聘请行业专家精准锁定矛盾焦点,通过公开流程与专业研判筑牢信任基石,实现近三年投诉处理零复议、零上诉;针对各方陈述中暴露的政策理解偏差,从制定背景、核心目的、适用情形及典型案例等维度开展深度法治宣传,引导当事人正视案件的复杂性和严肃性,促进达成共识,助力其积累投标经验;建立定期复盘机制,发现在采购文件投诉中,采购人、代理机构常注重条款设置与项目的相关性,却忽视是否能形成有效竞争,据此强化后续审查、提醒的重点方向。
来源:金寨县财政局 作者: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