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江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采购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创新构建以“责任链、科技链、防控链”为核心的“三链”协同体系,全方位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规范化、智能化转型。
一、筑牢“责任链”:拧紧责任“安全阀”
在压实采购人主体责任方面,中心依据相关法规,制定了《关于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的告知书》,明确采购人与代理机构的权责划分。该文件要求采购人深度参与需求编制、评审和质疑处理等关键环节,并作为质疑处理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负责对因项目需求、资格条件、评审规则等引起的询问和质疑,进行规范、高效地答复与修正。此举显著增强了采购主体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为政府采购活动的规范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锻造“科技链”:置换智能“新引擎”
以技术驱动变革为核心,中心全面落实无锡市试点要求,运用智能化合规性检测大模型对招标文件开展常态化、自动化审查。该系统能够精准识别“限制性条款”“不合规评审因素”及“错敏词”等风险点,检测速度较人工提升200%以上,显著提高了风险识别的准确性与防控能力,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跨越。截至目前,该智能系统已完成对130个政府采购和国企采购项目的检测,涉及项目预算总金额达2.8亿元。已实现全市集中采购项目100%全覆盖。
三、拧紧“防控链”: 设定价格“警戒线”
在异常低价防控方面,中心严格依据相关通知要求,建立了清晰的处理机制。制度明确规定,在评标(评审)过程中,如供应商报价低于采购项目预算的50%或最高限价的45%,即自动触发审查程序。此时,供应商需在规定期限内提供成本测算等材料,以说明其报价合理性;评标(评审)委员会将结合同类产品(服务)市场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若供应商未按期提供书面说明或证明材料,或所提供的材料无法有效证明其报价合理性,评标(评审委员会应将其视为无效投标(响应)。该项机制为识别异常低价、防范履约风险、保障采购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下一步,中心将以深化数字化改革为引领。通过持续完善责任传导机制、拓展智能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优化异常低价处理流程,着力构建权责清晰、规则透明、竞争有序的政府采购新生态。
来源:江阴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