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务川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 让公共资源阳光交易
https://www.scbid.com
发布日期:2015年10月16日
新闻提示
暗箱操作、串标围标,长期以来,公共资源交易行业的乱象饱受公众诟病。如何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进行彻底改革,让行政的手转型服务,市场的手称量公平?务川自治县正在着手推进的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力图给出自己的答案。
故事
两个“想不到”的背后
前不久的一天,一大早,务川自治县交通运输局公路建设专家周汉林就接到县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通知他早上9点来参加一场招投标。作为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评标专家库的成员,自今年4月20日平台正式运行后,周汉林已经参加了好几次评审。
准时来到指定地点,存放好手机,周汉林来到了单独的评标室,仔细审阅投标企业的材料,逐一进行技术标认证并打分。其他几间评标室里,也有公路建设方面的专家在做同样的工作。
当天开标的是务川自治县石丫子电站公路建设项目,预算总投资约531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约484万元。另外一间会议室,江西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派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正在等待开标结果。
监控室里,负责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相关工作的县政府办副主任、政务中心主任文明,正和其他工作人员一道,紧紧盯着电子监控画面,专家们如何评标,有没有说话,说的什么,都听得清清楚楚。
当天,经过严密的审核、筛选,江西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469.6933万元的报价,拿到95.57分的总分,成为第一中标候选人。中标公示也第一时间挂在了务川自治县政府官方网站上。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有哪些企业来竞争,根本不可能围标、串标。”江西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军在中标后激动地说,想不到务川招标这么公平、公正、公开。“走进评标室前,我根本不知道评的是什么标,这在以前是想不到的,也没有过。”刚刚参加完评标的专家周汉林告诉记者。
两个“想不到”的背后,既有参加招投标业主们的点赞,也有专家们对其公信力和做法的好评。
做法
管办分离 监督合力
“公共资源涵盖范畴很广,涉及利益巨大。以前长期管办不分,同体监督,导致主管部门在招投标过程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在务川自治县县长石茂彪看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管办不分”的情况令监督流于形式,容易滋生腐败。
“管办分离”,正是务川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基本立足点。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务川将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国有产权交易等从行业主管部门剥离出来,集中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实行彻底的“管办分离”,给公共资源交易添加一味“防腐剂”,让其真正在阳光下运行。
“我们主要从体制的深处入手推动改革,来遏制腐败发生的源头。”县政府办副主任、政务中心主任文明说,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务川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管理”的原则,搭建了“一委一办一平台”的公共资源交易框架。
在这一框架中,“一委”即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由县长任主任、常务副县长任副主任,负责全县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领导、监督和协调,处理交易活动中的重大事项;“一办”是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下设的办公室,负责公管委的日常工作。同时,在县政府采购中心搭建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该平台与行政部门无隶属关系,具体负责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健全交易规则,加强交易监管则是务川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阳光透明的另一个关键点。据了解,该县出台了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和实施细则,规范工作程序,实行交易流程“十统一”,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业务操作模式。
同时,该县大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用技术手段加强对招投标活动各环节的监督管理。“实现了对交易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电子监察,对评标过程全程进行录音录像,所有影像资料还会刻成光碟存档,为查处公共资源交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供线索和证据。”文明表示。
不仅如此,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还会将公开竞争投标的情况,国有资产的处置情况,公开采购的项目、资金等相关细节公布在政府网站上,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发动群众实施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保障工程质量的顺利推进和交易的公平公正,节约资金成本,也让广大群众看到一本“明白账”。
“要用改革的办法,充分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县长石茂彪深有感触地说,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后,公共资源交易脱离了狭隘的部门利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理顺了,效率提高了,腐败没有了。
数据显示:该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4个月以来,完成交易项目116宗,成交金额9024.19万元,节约资金1229.28万元,节约率12%。(记者 李勋 通讯员 马松)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