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当前招标投标领域仍存在的设置隐形门槛、排斥潜在投标人等突出问题,长丰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动担当、锐意创新,以数字化改革为核心驱动力,积极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2025年以来,共交易建设工程项目203个,成交金额达15.14亿元,同比增长6.43%;政府采购项目282个,成交金额5.06亿元,市场活跃度和交易规模实现双提升,区域合作与资源配置效率显著增强。也吸引了绍兴市第一园林工程公司、江苏华里设计公司等多家长三角优质企业参与项目建设,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扎实的“长丰实践”。
以“一网通办”为保障,全面提升交易便利化水平。一是深化“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实现项目登记、场地预约、公告发布、合同签订及保证金退还等全流程电子化办理,推动交易全程“云上走”;加快“不见面”开标大厅建设,实现在线实时观看开标数据与场景,并对评标现场实施“云见证”与“双监控”,实现平台服务全过程智慧管理,持续提升交易质量和效率。二是持续优化“一网通办”服务效能。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一件事一次办”。依托“市县一体化”平台,加强科技与数字赋能,加大软硬件投入,通过清单化公开在线办事环节、流程及材料要求,进一步精简服务流程,显著提升交易效率和透明度。同时,积极对接上级服务平台,横向贯通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以数字技术赋能区域协同发展。2025年以来,已通过“一网通办”高效完成建设工程项目203个、政府采购项目282个、产权交易8个。
以“远程异地+双盲”评审为抓手,着力构建公开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良好生态。一是制定“双盲”远程异地评标系列制度。建立中心领导班子牵头、专人督办的工作专班;每月动态更新人员名单,明确职责分工,推动“双盲”评标标准化、规范化。二是优化服务保障。建成47个评标工位(含5个双盲工位),完善人员分区管理设施,切实做好后勤服务,全面提升评标体验。该模式有效打破地域限制,遏制“常委评委”“熟人打分”等现象,杜绝评标环节“人情分”。2025年以来,已成功实施远程异地评标229场,调用专家181人次,涉及金额约23亿元;特别是在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与浙江杭州合作完成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重要实践。
以“破除区域行业壁垒”为核心,积极打通全国统一大市场交易通道。一是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明确要求招标文件编制遵循“非歧视性”原则,严禁设置指向特定供应商或具有倾向性、排他性的条款,坚决破除所有制、注册地、过高资质门槛和地域性业绩奖项等隐性壁垒。通过持续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有效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促进区域间要素资源自由流动,营造开放、公平、有序的交易环境。二是建立招标文件联合会审机制。在招标文件发布前组织县发展改革委、财政局、住建局等多家部门联合审查,识别并移除“量身定制”条款,为潜在投标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行该制度以来,已对24个项目招标文件组织联合会审,涉及总金额约8.36亿元。
来源: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