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记者从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获悉,1-4月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量质齐升”,累计完成项目标段3957个、成交金额759.44亿元。市场更有活力,为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以来,合肥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创新推进数智化转型,促进交易效率跃升。工程建设领域表现尤为突出,1-4月,工程建设项目成交金额631.1亿元,同比增长13.7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0个,成交金额475.92亿元。
为了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合肥完善平台功能,深化“不见面”金融服务,企业投标、履约、预付款、质量、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五大类”保函“一站式”办理。1-4月,开具投标电子保函2336笔,减少企业资金占用7.69亿元,惠及企业989家次;投标保证金自动退付3132笔,金额56467万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资金保障。
聚焦市场公平,优化监督管理机制,打破统一市场壁垒,明确招标人26条主体责任、52条负面行为清单,依法必招工程建设和政府采购项目公平竞争审查率达100%。营商环境持续创优,吸引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1-4月,共迎来135098家次企业竞标,平均每个项目参与家数超34家。
据统计,2025年1-4月,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呈现“量质齐升、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累计完成项目标段3957个、成交金额759.44亿元,同比增加11.25%、15.3%,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紧紧围绕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不断优化为企服务举措,着力打造“无需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环境。
通过深化“综合查一次”,助企减负增速。优化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将检查事项压缩至1项。实施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件事”,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频次。
推进“轻微不罚”,助企轻装前行。发布23项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落实企业首次轻微违法容错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2025年以来,对16家首次发现并主动承认违法行为的市场主体免予行政处罚,涉及免罚金额约179万元。
畅通交流渠道,助企纾困解难。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座谈会,同时拓宽问题反映渠道,2025年以来,收集举报线索21条,受理率、按时办结率均100%,高效解决了一批企业疑难问题。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吴奇
来源:合肥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