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改革将推进政府采购发展
https://www.scbid.com/index.php
发布日期:2013年02月16日
在我国财政改革步入公共财政阶段后,关于政府采购制度出现了多种社会评价。有的认为政府采购弊病缠身,有的认为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是缺位的,有的甚至全盘否定过往改革,认为应该推倒重来。可以讲,全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认识,可能对今后政府采购深化改革产生不利影响。
我认为,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是健全的。从政府采购1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这项制度在初建后即迅速立法,这是比较少见的。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开始研究政府采购制度的建设问题,当时学术界很多人也提这个事儿,很快就立法了。相较而言,很多其他行政方面的规定依然停留在条例的层次上。而且,2000年以后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肩负起了调控功能,已经从初建之时发挥“规范财政资金使用”、“节约财政资金”的作用转向了助力节能环保、扶持中小企业等政策功能。以前我们只谈“规范”的功能,或强调节约资金,后来开始逐步转向政策功能转变。美国就特别调强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功能,美国西部大开发跟政府采购合同的倾斜是有很大关系的。近年来,政府采购也开始助力预算改革和财政整体改革,更加充分地发挥出规范预算单位行为的功能。总体来说,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是不断完善进步的。总之,对于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应该有制度自信。
当前,预算管理改革进入了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阶段。对总体财政改革来说,预算绩效管理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推进会使预算管理模式走向结果导向型、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模式。将对政府采购制度产生3方面的助推力。
其一,绩效管理会倒逼政府采购提升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在绩效预算时代,财政支出已不能仅仅追求在财务方面合规,而更应在产出和效益方面执行标准化管理。这一方面会促进财政支出行为的结果导向,另一方面会对政府采购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其二,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关注社会目标、产出目标,这和政府采购中哪些品目列入政府采购目录都有联系。需要研究探讨的是,总体的绩效目标和各个支出类别的绩效目标,具体到一个预算单位,就是政府采购目标是什么?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会对政府采购目录的选择等等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政府采购目标必须严密嵌入总体的绩效目标。我国财政支出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购买性支出比重大一些,西方国家是转移性支出比重较高,而且政府采购规模还会放大。政府采购所要实现的目标,必须要以全过程预算管理的要求为依据。怎样让两者产生良性互动,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命题。
其三,学术上称为“财政透明度”的预算信息公开化问题,近些年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而政府采购本身天然就是财政公开的行为,纳入政府采购制度范围的政府采购行为肯定是要公开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的财政信息公开是以政府采购为突破点的。万亿元财政资金走政府采购渠道,那么这部分资金的去向事实上已经通过网络等媒介向社会公众公开了。实际工作中,财政公开也确实是从政府采购开始的。事实上,我国的财政信息公开是比较规范的,对于公众反映的财政信息公开度不高的问题,一是因为普通公众看不懂财政信息,二是对财政信息公开渠道不了解。因此,我建议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专门做一个预算绩效报告并发布,政府采购可以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或者以发布政府采购报告作为突破口。这样可以系统地让公众明白投入是多少、产出了什么、投入和产出是什么关系等。(作者: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白景明)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