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发改委、监察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电子招标投标办法》,于(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的及时出台,对易于滋生腐败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通过网上招标投标来增强透明度,利用电子技术手段解决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串通投标等违规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全省电子招标平台建设试点单位,绵阳市工作开展如何?记者昨日采访获悉,早在2009年,绵阳市就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工程建设项目领域电子化招投标建设,将这个敏感地带置于公平、公正的阳光之下,并为其他市州提供了借鉴经验。而将在近期正式挂牌运行的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将更大范围拓宽电子化招投标的覆盖领域,逐步将土地矿业权、国有产权、特许经营权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纳入到了电子化招投标体系中,继续以“制度+科技”的理念,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科学化水平,营造更加公平、公正、阳光的投资环境。
对于各类招投标项目,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先在网上进行信息发布,竞标企业在网上完成标书下载和远程投标,系统自动接收投标文件,从省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专用设备扫描指纹验证,六十多个摄像头全程监控……一套电子化招投标全过程,在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一览无余,阳光透明,没有丝毫暗箱操作的空间。
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负责人说,从2009年以来,绵阳市率先在全省工程建设项目领域中推行电子化招投标建设并取得了实在成效,为灾后重建工作作出了贡献。绵阳市电子化招投标在交易平台、监督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诸多成果,并为广元、遂宁等9个市州提供了经验。
“将电子化招投标延伸至更多公共资源交易的领域是下一步工作重点”。这位负责人说,届时,所有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的项目,全部实现电子化交易,形成统一的信息化交易平台,全程透明。坚持交易信息公开共享、主体公平竞争、结果公正产生,管理更加规范、过程更加透明、监督更加有效。从而营造公正、高效、廉洁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来源:绵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