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规范监管 阳光交易 增收节支5.1亿
https://www.scbid.com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24日
日前,记者从区工程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了解到,从去年9月底挂牌运行以来,共完成交易项目748宗,交易总金额48.67亿元,其中,完成工程建设招投标和政府采购688宗,节支1.5亿元,完成土地交易60宗,溢价3.6亿元,大大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
信息公开阳光交易规模功能全市领先
走进整洁靓丽的区工程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阳光交易”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多功能大厅墙上的电子LED大屏幕,则滚动醒目地公示了当天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土地交易等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和交易活动招投标项目。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办公面积2106平方米,设置了开标区、评标区、信息网络监控区、集中服务区、办公区五大功能区域,已成为目前全市各区县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招投标交易平台。
该中心的网络办公平台、视音频监控系统、代理公司与专家随机抽取系统、电子监察系统等均建设完成,实现了从项目交易的受理登记、专家抽取、开标、评标、谈判到成交确认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电子监察系统的同步监控,真正做到让每笔交易、每个细节都暴露在“阳光”下。
同时,该中心严格遵守信息公开原则,所有招投标项目的招标信息、中标公告,一律同时在市发改委指定媒介、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的特定媒介和区交易中心网站上公开发布,以提高招投标透明度和参与度,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电子语音抽取系统 1次可选8组专家
过去,在招标过程中,从专家抽取到评标之间时差间隔较长,评标专家抽取情况容易经“秘密通道”传到投标单位,给某些投标单位创造了可乘之机,这些单位可能会立即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手段向评标专家施加压力,也不乏贿赂评标专家的“暗箱操作”情况,严重影响了评标的公平公正。
为此,区工程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采取了电子语音抽取系统,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抽取时间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至1至4小时内;而开标前10分钟,系统才会自动打印出密封的专家名单,并严格保密,确保了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性。
让记者惊叹的是,该电子语音抽取系统,1次可以同时抽取8组专家,速度之快,在全市排列第一。远比市交易中心1次抽取4组、其他区县1次只能抽取1组“先进”多了。
同时,针对评标专家,该中心还有“绝招”,不仅设立了专用出入通道,严格实行专家与招投标人、代理机构相互隔离;每个专家还有手机及私人物品存放专用柜,让专家统一空手进场。
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过去大部分邀请招标、现场询价的项目中,存在刻意抬高价格的现象,虽然有市场价作为最高限价,但影响政府公信度。
现在交易过程中,根据中心掌握的丰富资源,有益“突击”邀请一家以上符合资质要求、质量和服务好的供应商参加投标或现场询价,避免围标串标,效果显著。
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前不久,江津滨江路沿街风貌整治造价询价中,最高限价70万元,最终以39万元成交;在1000公里农村公路勘察设计项目采购中,申报预算价格为1237.26万元,中标价格为756.455万元,为政府节省资金480余万元;江津区长江两岸森林工程苗木第三包龙眼树,预算金额55.7万元,中标金额13.9万元,因为中标人本身就希望与农民共同发展龙眼树的种植,实现了政府、供应商和农民“三赢”。
在德感工业园大树采购项目中,预算价格为600万元,经过深入市场调查后,将申报价格降到487万元,通过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最终中标价格为332万元,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
来源:江津网
信息公开阳光交易规模功能全市领先
走进整洁靓丽的区工程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阳光交易”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多功能大厅墙上的电子LED大屏幕,则滚动醒目地公示了当天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土地交易等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和交易活动招投标项目。
记者了解到,该中心办公面积2106平方米,设置了开标区、评标区、信息网络监控区、集中服务区、办公区五大功能区域,已成为目前全市各区县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招投标交易平台。
该中心的网络办公平台、视音频监控系统、代理公司与专家随机抽取系统、电子监察系统等均建设完成,实现了从项目交易的受理登记、专家抽取、开标、评标、谈判到成交确认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电子监察系统的同步监控,真正做到让每笔交易、每个细节都暴露在“阳光”下。
同时,该中心严格遵守信息公开原则,所有招投标项目的招标信息、中标公告,一律同时在市发改委指定媒介、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的特定媒介和区交易中心网站上公开发布,以提高招投标透明度和参与度,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电子语音抽取系统 1次可选8组专家
过去,在招标过程中,从专家抽取到评标之间时差间隔较长,评标专家抽取情况容易经“秘密通道”传到投标单位,给某些投标单位创造了可乘之机,这些单位可能会立即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手段向评标专家施加压力,也不乏贿赂评标专家的“暗箱操作”情况,严重影响了评标的公平公正。
为此,区工程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采取了电子语音抽取系统,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评标专家,抽取时间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至1至4小时内;而开标前10分钟,系统才会自动打印出密封的专家名单,并严格保密,确保了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性。
让记者惊叹的是,该电子语音抽取系统,1次可以同时抽取8组专家,速度之快,在全市排列第一。远比市交易中心1次抽取4组、其他区县1次只能抽取1组“先进”多了。
同时,针对评标专家,该中心还有“绝招”,不仅设立了专用出入通道,严格实行专家与招投标人、代理机构相互隔离;每个专家还有手机及私人物品存放专用柜,让专家统一空手进场。
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过去大部分邀请招标、现场询价的项目中,存在刻意抬高价格的现象,虽然有市场价作为最高限价,但影响政府公信度。
现在交易过程中,根据中心掌握的丰富资源,有益“突击”邀请一家以上符合资质要求、质量和服务好的供应商参加投标或现场询价,避免围标串标,效果显著。
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前不久,江津滨江路沿街风貌整治造价询价中,最高限价70万元,最终以39万元成交;在1000公里农村公路勘察设计项目采购中,申报预算价格为1237.26万元,中标价格为756.455万元,为政府节省资金480余万元;江津区长江两岸森林工程苗木第三包龙眼树,预算金额55.7万元,中标金额13.9万元,因为中标人本身就希望与农民共同发展龙眼树的种植,实现了政府、供应商和农民“三赢”。
在德感工业园大树采购项目中,预算价格为600万元,经过深入市场调查后,将申报价格降到487万元,通过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最终中标价格为332万元,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
来源:江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