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安徽省合肥市财政局委托,依据项目依法合规、资金节约原则性、绩效原则、精细化原则,合肥市政府采购中心(即合肥市招标投标中心采购部,以下简称采购中心)完成了对全市2013年度财政预算的事前评审,建议压缩资金1亿余元。
记者从合肥市财政局预算编制办公室了解到,此次预算评审工作涉及到财政资金安排的合理性、科学性,不容疏忽。考虑到合肥招投标中心拥有丰富的专家库资源,便将其委托给招投标中心,由采购中心具体负责全部预算项目的评审工作。据悉,这是采购中心首次组织此类工作。
采购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评审范围涉及全市党政机关、公检法、行政管理、市政工程、医疗卫生、教育等20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的688个项目,涵盖综合、改扩建工程和信息化维保及网络租赁类3大类,总预算达56亿元,评审报告已提交市财政局,为财政部门安排财政预算支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次评审,我们从专家库中遴选出长期从事财经、审计工作的资深专家及权威人士组成评审组。每个项目评审组由5名以上专家组成,并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上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评审时,专家组严格依据项目依法合规、资金节约原则性、绩效原则、精细化原则进行评审,对每一个项目的申报单位都进行了面对面的咨询,随后出具独立的评审报告。”
此外,采购中心还邀请了项目预算申报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到场,向评审专家组详细汇报申请预算项目依据、目的、用途和意义,从依法合规、节约资金、使用效果等方面论证项目的可行性。
据介绍,此次采购中心单独承担了500个项目、总预算53亿元的评审工作,建议压缩资金4000万元。同时,将188个改扩建项目委托给第三方专业造价单位,建议压缩资金6800万元。经过10多天的准备工作和连续评审,采购中心组织并完成了8批、43个分组的评审,参加评审专家近300人次,接待来评审的各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上千人次。
据了解,自2011年起,为改变预算编制的“闭环”现象,合肥市在全国首创“开门办预算”模式,引入第三方评审机制,实行专家独立“会审”、公开评审。以2011年为例,该市共召开82场公开评审会,评审全市财政预算项目255个,涉及预算金额2.07亿元,建议调整1.65亿元。2011年12月,合肥市政府出台了《合肥市本级预算公开评审暂行办法》,初步建立起部门预算公共评审制度。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