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中,如何确保评标评审权规范且高效公平行使?
“云”上评标,成为破题的“安徽方案”。
安徽省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下,积极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大幅提升评标评审效率效益,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秩序,推动项目加速建设,并牵头制定国家评标专家库共享技术标准。2024年以来,全省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工程项目9561个,共享专家资源37656次。
长期以来,招标投标领域存在的评标专家资源分布不均、本地“圈子化”评审等问题,以及交易壁垒难破除等顽瘴痼疾,制约了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
远程异地评标,能够有效破解“专家少、选不出”“熟面孔、易串通”等现实难题。安徽省通过三大创新,推广远程异地评标保障项目落地与高质量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这三大创新分别是:专家供给更专业,评标专家资源全国共享共用,解决专家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为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提供精准评审支持;多地联动解难题,主副场协同评标有效缓解部分地区“工位不足、项目排队”矛盾,推动一批重大项目提前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为稳投资、促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就近评审降成本,专家无需跨地奔波,在本地评标场所即可实现“足不出域评全国”。
2024年,安徽省通过远程异地评标节约专家在途补助、交通费约400万元,降低了专家在途风险和交易成本。
与此同时,安徽省首创“双盲”评审模式,评标前项目单位不知道专家是谁、副场在哪,专家不知道项目单位是谁、主场在哪,评标中专家就近分散在全省不同交易中心独立评审。
2024年以来,全省“双盲”远程异地评标项目4216个,未发现专家信息泄露事件。建立协同保障机制,制定《安徽省远程异地评标工作指引》,明确专家用餐、隔夜评标、值班服务、设备故障等突出事项协同处置责任,有效保障远程异地评标活动顺畅开展。强化数据安全防护,通过政务外网系统交互,区块链等技术存证评标数据,实现“数据生成即上链、修改留痕可追溯”,确保了远程异地评标和专家调用数据安全。
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环节,安徽省以落实国家工作部署为契机,主动对接其他省市。2024年与福建省签署《专家库共享合作框架协议》并实施远程异地评标;2025年与山东、湖北等省达成合作意向。下一步,安徽省将继续在重点领域开展跨省专家库共享试点,逐步形成“长三角+中部地区”远程异地评标协作圈,为全国要素资源畅通流动提供区域协作范例。(记者 王弘毅)
来源: 安徽日报 作者: 王弘毅